【直报网北京11月4日讯】(人民网-人民日报)下午4点多,湖北武汉江岸区惠济路小学,操场上一群学生正跟着体育老师运球,教学楼里音乐鉴赏、健康科普等项目也在进行,不同年级的学生凭兴趣和需求参与。到了放学时分,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学校办起课后服务,解决了我不能按时接孩子的问题。” 今年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3个月以来,各地相关部门和中小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措施,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 “双减”,首先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目前超过94%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但是,作业少了,质量却不能降,时间短了,效果却不能减。 3个月来,不少地方创新探索作业管理减量增效。江西南昌市京安学校严格落实作业时长要求,学生作业以“悦”为重点,包括悦读、悦跑、悦动——每天回家阅读优秀书籍,至少运动10分钟,做一项家务。“既不给家长增添额外负担,又能让孩子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该校校长陈英说。 实现作业负担“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增”上来,让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教育部陆续出台有力举措: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强化科学评价引领;遴选建设一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激发办学活力;部署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完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建设方案(2021—2025年)》,为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共享互动平台…… 提供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一环。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据介绍,截至10月底,全国14.3万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中,99%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回归了校园。 在校时间延长了,如何帮助学生用好这段时间?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多数学校课后服务由基础性托管和拓展性托管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性托管主要是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老师进行课业辅导。 在一些地方,开展课后服务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一定工作量。新问题如何解决?不少地方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分担教师压力,有的学校在管理上加强统筹,调动更多教师,避免部分教师工作量过大。还有的则聘请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员等补充师资。一些地方探索推出关爱举措:吉林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通过采取弹性上下班制、开设教师子女课后托管班等方式,让教师能够安心、放心地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浙江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给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安排了特别的“关爱假”。 课后服务解决了部分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一些学校在下午5:30后开展延时托管,让晚下班的家长少了后顾之忧。为满足不同家庭对课后服务的不同需求,一些学校推出课后服务智能平台。在上海静安区中山北路小学,学校每周向家长发放课后服务征询单,家长自主选择参加。与此同时,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服务项目调整,实现课后服务动态预约和弹性选择。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双减”政策发布以来,面对校外培训资质审批、培训服务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顽疾,各级各相关部门逐一破解。来自教育部的监测显示,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12.8万个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超过40%;263个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近50%。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04日 13 版) (原标题: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