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9月20日讯】(经济日报)“目前,‘跨境理财通’试点顺利落地实施,已支持26家机构成为试点银行,累计交易达到1.18万笔12亿元,有效拓宽了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成为全国实施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实践。”广东银保监局局长裴光在日前举办的“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所谓“跨境理财通”,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粤港澳大湾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个人投资日益活跃,其跨境购买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需求较大。为此,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决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 按照购买主体身份,“跨境理财通”可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前者指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居民通过在港澳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后者则是指港澳地区的居民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合资格理财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专款专用,“南向通”和“北向通”的业务资金实现封闭管理、闭环汇划,使用范围仅限于购买合资格的投资产品。“资金汇划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资金兑换在离岸市场完成。”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对“南向通”和“北向通”跨境资金流动实行总额度和单个投资者额度管理,总额度通过宏观审慎系数动态调节。 2021年9月10日,“跨境理财通”开启试点。监管部门发布了首批20家“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银行机构名单,推动首批“北向通”和“南向通”业务落地,推出“北向通”产品千余只,开通1个小时资金流入流出近300万元。 渣打中国总行副行长李佩莲表示,在“跨境理财通”的框架下,内地个人客户首次可以直接投资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这对于大湾区居民和金融机构而言都是“含金量”十足的新机制、新机遇。“作为首批试点银行,渣打将持续丰富投资产品、优化全流程体验、发挥粤港联动优势,积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为大湾区客户带来优质的跨境金融服务。”李佩莲说。 据了解,“跨境理财通”落地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热度,呈现出试点银行多、参与主体广、业务量适中、产品范围宽等特点。从今年6月的监管数据看,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新增1662人,其中,港澳地区新增1303人参与“北向通”,内地新增359人参与“南向通”。截至2022年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合计30851人,包括港澳投资者20906人,内地投资者9945人。 “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举全局之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良好成效。”裴光表示,“具体来看,大湾区制度创新持续向纵深推进。我们采用‘一体两翼’的方式加强多方联动,推动出台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意见。还出台了支持横琴粤澳合作区建设21条措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理财和资管中心,探索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据介绍,2015年广东自贸区成立以来,银行保险机构简政放权事项逐步增加,目前,银行支行、保险公司支公司及以下机构和高管的主要准入事项,已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或备案。此外,办事流程实现“线下至线上”跨越,上线备案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全天候运行,最快只需5分钟,累计办理准入备案事项1.15万项。 目前,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已初具规模。“通过充分运用对外开放、CEPA框架(《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自贸区等政策优势,推动重大金融要素平台建设,支持国内首个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建成上线,实现线上无纸化、流程化再造,跨部门整合三项创新。”裴光说,支持多元化金融机构“引进来”,辖内港澳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实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进入内地的4家澳门银行在粤机构全覆盖;与此同时,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走出去”,支持广发银行等辖内法人机构设立香港分行,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在香港实现上市。“广东银保监局将继续探索粤港澳金融监管规则、营商环境、产品服务、监管协调机制等多维度衔接,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裴光表示。 (原标题:居民跨境投资渠道拓宽)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