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26日讯】(北京商报)8月25日,在HICOOL 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上,举行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专场活动——“凝心汇智共绘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心圆’”。现场,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九霖表示,在税收、GDP、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劳动就业等方面,民营经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北京来看,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庞大且持续增长,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经营主体实有262.11万户,是2017年的1.28倍。截至2023年底,全市经营主体实有255.64万户,同比增长8.27%。 “2023年北京GDP为43760.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7129.6亿元,同比增长6.1%,占GDP比重84.8%。”陈九霖介绍,首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第三产业贡献显著,民营经济在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数字经济和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全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8766.7亿元,同比增长8.5%,占GDP比重42.9%;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1875.4亿元,同比增长7.1%,占GDP比重27.1%。 陈九霖表示,随着科技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比重进一步提升;绿色转型加快,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上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产业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外贸出口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等,首都民营经济将继续迅猛发展。 不过,目前来看,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难,融资成本高;高技能人才缺口大,人才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仍有市场准入壁垒;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 陈九霖建议,融资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融资门槛,同时信用记录较好,企业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好的中小企业,应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人才方面,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市场准入方面,放宽准入条件,促进公平竞争,优化监管政策等;劳动力成本方面,提供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针对北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情况,中关村中小型科技文化企业促进会副会长于丽指出,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比较优势可以带动高质量创新增长。例如,很多北京企业直接脱胎于北京丰富的高校和院所资源,开展知识、技术的转化创新有着天然优势,其创新也高度聚集于知识密集型行业。此外,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发展质量需要经受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的检验。企业在国家开放进程中参与全球化,利用国内外基础设施融入全球产业链,吸纳用好全球资源要素,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全球科学发现和创新实现产业化,并运用自身行业引领性,对外输出标准。 “未来,首都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主要包括数字产业机遇、国内大循环机遇(内需市场扩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数字化转型机遇、出口市场多元化机遇以及民营经济政策支持与改革深化机遇。”陈九霖说。 据悉,北京已连续七年实施了1500余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自2020年以来,北京为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政策解答、问题办理、投诉举报等服务超42万件;建立完善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区、街乡服务包机制作用,五年来共走访企业7.8万次,帮助企业解决诉求问题9.9万个;强化中小企业服务,政策服务平台已公布兑现类政策事项364个,惠及企业86万家。 除了在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外,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更多事项实现同事同标、资质互认、跨省通办和共享。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程靓 (原标题:北京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在哪) 责编:九月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