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疫苗效率高且持久 从首次接种后的第84周起,研究人员让这些动物发生病毒暴露,连续10周接触低剂量的SHIV病毒(猴/人免疫缺陷嵌合病毒)。 结果发现,对照组的大部分猕猴很快就被病毒感染,而另两个实验组则得到了显著保护。其中,第一组有53%的猕猴未被感染;第二组有67%的猕猴未被感染。这说明,组合疫苗让第二组猕猴得到的保护效果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组猕猴中高滴度的中和抗体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而第二组中,有些猕猴体内的中和抗体滴度并不高,没有达到过去认为的阈值,但猕猴却获得了更强的保护。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增加中和抗体的效价才是让疫苗更有效的关键,而做到这点又非常困难。”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埃默里大学教授Cynthia A.Derdeyn说,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在中和抗体不多的情况下,研究人员期待的“双臂”协同作用产生了效果。 在猕猴接种疫苗近一年后,研究人员再次用更多的SHIV感染猕猴。结果显示,反复病毒暴露后,第二组的组合疫苗让其中2/3的猕猴始终不受感染。相较于第一组,组合疫苗的保护效果更加持久。 研究人员分析,新型疫苗接种方案提高了效果,可能是由于疫苗诱导产生了CD8+T细胞。这些细胞会移动到病毒侵入部位,并停留一段时间,充当“哨兵”。如果再次看到病毒,这些细胞就会立即行动,分泌信号给附近的其他免疫细胞,在感染部位对抗病毒。 对新冠疫苗研发或有启示 “科研人员正在从不同方面尝试HIV疫苗的设计,包括利用不同的抗原设计、递送载体、佐剂以及免疫途径等,这些经验也正在逐步扩展到其他疫苗领域,如流感、结核等。”孙彩军说。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埃默里大学教授Rama R.Amara认为,该HIV疫苗的设计方法在其他病原体,包括流感、结核病、疟疾和现在的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中同样可行。 一位不具名的病毒性疫苗研发专家向《中国科学报》表示,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在控制新冠病毒感染中都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新冠病毒的感染免疫学机制还未完全阐释,其免疫保护机制仍待研究。 上述专家认为,尽管传统疫苗是以诱发中和抗体为主要目的,然而鉴于针对新冠病毒某些抗原表位的抗体可能会有增强感染效果(ADE现象),目前科研人员在设计诱发抗体为主的新冠疫苗时,需要考虑安全因素。 “如果能诱导均衡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免疫应答,就有可能避免这种ADE现象,同时起到好的保护效果。”他说。 (原标题:HIV新疫苗能帮新冠疫苗“开窍”吗?)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