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15日讯】(北京商报)一家餐厅将“捞”出三家上市公司。7月13日晚间,海底捞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海国际”)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以实物分派方式分拆,并以介绍形式上市。如果上市成功,这也意味着继海底捞、颐海国际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火锅产业版图上将再添“一员”。 关于分拆海外业务的原因,招股书中也提到,分拆将使海底捞海外餐厅获得独立的上市地位及独立的募资平台,从而寻求更好的发展。但扩张的同时,风险边际也被放大,如何扭转海外业务连续几年的亏损,也是海底捞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海外门店扩至97家 公开表露意向两天后,特海国际向港交所正式递表,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在本次交易中担任联席保荐人。招股书显示,自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餐厅以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捞海外餐厅网络已在四大洲的11个国家扩至97家门店。 规模的扩张,并未能掩盖接连亏损的“困局”。数据显示,2019-2021年期间以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捞海外餐厅收入分别约为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及1.09亿美元。同期期内亏损分别约3302万美元、5376万美元、1.51亿美元及2850万美元。 正如数据显示,疫情对于海底捞海外餐厅的经营带来了一定影响,与国内市场的情况相似,海外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也有所走低。特海国际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疫情及限制措施,海底捞海外餐厅整体翻台率从4.1次/天下降至2020年的2.4次/天和2021年的2.1次/天。 据了解,特海国际及其附属公司主要负责海底捞的海外业务,如果分拆及上市完成,张勇将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之一。关于海底捞海外餐厅的上市规划,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海底捞,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上市不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特海国际本次选择的是以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介绍形式上市是指公司在上市前不需要实质上拿出股票向社会公众销售,而直接申请上市,仅获得挂牌买卖的资格,并不涉及即时资金的筹集。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由于省略了发行新股等环节,介绍上市能够使企业快速上市。一般来说,急于上市的企业会选择此种方式。海内外市场在战略、模式、团队结构、供应链等存在差异,海底捞会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来调整策略,因此分拆海外业务能够使海底捞各板块独立发展,避免相互影响,从而打下基础。另外,海底捞分拆海外业务也能为投资人带来更多选择。 “海底捞当下的目标是使海外业务尽快上市,而不是为其募集更多资金。当海底捞有了更细化的战略以及更多投资市场的关注时,再进行融资也不迟。”赖阳进一步表示。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则表示,无论是从战略、管理还是资源调配方面来说,海底捞分拆海外业务能够使其更专注于各板块业务,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关于分拆海外业务的原因,海底捞在招股书内亦有所披露,分拆能为各板块业务更好地分配资源,并将使海底捞海外业务能够获得独立的上市地位及独立的募资平台,有利于海底捞和其海外业务的现有业务及未来扩张。同时,分拆后各板块的管理团队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各自业务。另外,分拆还能提升海底捞海外餐厅的业务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还需讲好盈利故事 从海底捞整个业务线来看,无论是海内或是海外均在不断寻找缓解业绩的最优解,此次分拆上市也被业内视为一个自救和突围的举措。 但扩张的同时,风险边际也被放大。据招股书显示,海底捞海外餐厅将继续扩大其餐厅网络,但可能会增加风险及不确定性。例如,海底捞海外餐厅的扩张可能会导致其企业文化或餐厅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品牌声誉。另外,人员成本增加、新店开业前的支出和食材供应等,都增加了海底捞海外餐厅的扩张风险。 “盈利对于上市企业至关重要,从目前看来,海底捞海外餐厅还处于亏损阶段,这也是海底捞需要思考的问题。”文志宏指出。 文志宏进一步指出,若海底捞海外业务分拆上市成功,海底捞需要保证整个体系中各业务相互协同和支撑。在此基础之上,各板块才能基于自身情况进行扩张发展,从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从品牌发展的角度来讲,海底捞还需在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等方面再做提升,并以同样的高标准布局海外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 郭缤璐 张天元/文 (原标题:分拆海外业务赴港上市 海底捞再寻扩张路)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