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29日讯】(搜狐体娱)8月28日,电影《再见,坏蛋》官方突然宣布撤档,这一消息让许多人都感到错愕——不是因为惋惜,而是根本没人知道它曾经上映过。这部由吴京担任出品人并客串的电影,上映6天累计票房仅26.7万元,首日票房更是低至2.5万元,创下近年知名演员关联电影的最差票房纪录。
乍一看,有“吴京”两个字加持,这片子再怎么也不至于如此扑街。但现实却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在如今残酷的电影市场,光靠一个名字已经远远不够。 与以往吴京相关电影未映先火、热搜预定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再见,坏蛋》的上映几乎是一场“地下行动”。绝大多数观众的反馈高度一致:“从未听说该片”。电影由俞钟编剧导演,陈明昊、陈宇喆、陶慧等主演,虽有王宁、周晓鸥等熟脸特别出演,但整体缺乏市场号召力演员。 更关键的是,该片宣发预算严重不足,几乎没有任何线下推广或线上话题发酵。即便吴京本人在微博进行了宣传,也未能形成有效转化,彻底淹没在信息流中。观众一针见血:“不看这个新闻,我都不知道有这部电影。” 影片面临的另一个致命困境是排片的全面挤压。上映期间,其排片占比长期低于0.1%,上座率仅约1%。与此同时,同期上映的商业大片《捕风追影》和《浪浪山小妖怪》联手垄断了超过80%的排片。
在影院高度依赖票房收入的盈利模式下,黄金场次自然毫无悬念地向高票房影片倾斜。《再见,坏蛋》因此陷入了“无排片→无票房→更无排片”的恶性死循环,从上映第一天起就几乎被宣判了死刑。 票房惨败后,网友们的评论也呈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将矛头直指吴京:“知道也不会去看,吴京的电影都不看”。但更多理性的声音指出,问题的核心并非吴京个人:“跟吴京没关系吧?纯粹是不知道消息,再加上没有自己喜欢的演员,也不知道电影题材是什么。” 这恰恰点出了当前电影市场的现实逻辑:观众越来越理性,票房与演员的关系正在减弱,题材、故事和宣发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部电影如果无法在前期精准触达目标观众、激发观影兴趣,即便有巨星挂名,也难逃沦为“市场炮灰”的命运。 《再见,坏蛋》的撤档,无疑给所有电影人敲响了警钟。它证明,电影市场没有简单的“流量万能公式”。吴京的招牌或许能带来初始关注,但绝不足以挽救一部在题材、宣发、档期选择上全面失衡的作品。 这部电影的惨淡收场,不是吴京个人的“滑铁卢”,而是整个行业的一面镜子——它照出了在激烈竞争下,一部缺乏市场定位和有效宣发的影片是多么脆弱。下一次,或许片方更应该先问问自己:除了一个名字,我们到底为观众准备了什么? (原标题:原创 吴京出品电影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 责编:九月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