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佳营商环境。最高法报告提到,审慎善意文明司法,积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发挥破产制度作用,让482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走出困境,帮助10.8万名员工保住就业岗位。 同时,司法机关还对司法解释进行清理,废除一切对民营企业的不平等规定。严禁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合法财产与违法所得、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坚决无罪释放,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启波解读称,2019年,人民法院在依法平等保护产权上继续发力,一是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二是将依法平等全面保护产权和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作为重要遵循,集中清理废止103件有违平等保护原则的司法解释。三是健全涉企错案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依法再审改判顾雏军案,坚持了实事求是、依法纠错的基本原则,向全社会持续释放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强烈信号。 最高检的报告中也提到,更实支持企业经营发展,持续落实服务民营经济11项检察政策,切实做到慎捕、慎诉,并发布典型案例加强指导;对1971名依法可不继续羁押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建议办案机关取保候审;对既未撤案又未移送审查起诉、长期搁置的“挂案”组织专项清理,排查出2687件,已督促结案1181件。 张军也举了湖南湘潭的案例,57家民营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立案侦查后六年未结,涉案企业融资难、经营难。检察机关发出监督意见,57起案件全部撤案并退还扣押财物。沪苏浙皖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出台政策,允许处于社区矫正期的企业人员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合法利益是近几年两高报告的重要板块之一。”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宏观司法政策和微观司法活动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是从司法环节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也是从司法层面帮助民营企业家树立渡过难关的信心。 32% 知识产权侵权起诉上涨 强调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同时,两高报告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内容也着墨颇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2019年最高法出台公司法、破产法司法解释。世界银行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跃升,司法指标明显提高,“司法程序质量”领先。我国已成为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 姜启波介绍,去年以来,人民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举措包括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统筹全国76家一审法院和法庭,搭建“1+76”审判联动机制,强化案例指导,统一121个裁判规则。探索创新先行判决、涉同一专利的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同步审理等机制。 最高检的报告中给出了司法机关积极作为促创新的具体数字。2019年,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11003人,同比上升32%。针对查处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有的被侵权企业因不了解案件信息、难以行使救济权问题,推广上海经验,在6省市试点审查起诉时主动告知被侵权企业诉讼权利,刑事追诉与民事维权并重。 “今年的两高报告从营商环境、促进保护创新角度予以阐述,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所在。”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李洪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直以来,知识产权在中国面临“周期长”“取证难”“赔偿低”几大难题,两高报告很好的作出了回应。一是加大刑事打击力度,提高侵权违法成本,让侵权者不敢侵权;二是提高审查速度,进一步降低审判周期,让权利人最快得到保护,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作为维权地是最直接的反映;三是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出台力度和空间,努力解决取证难问题。 李洪江认为:“疫情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市场布局,更多的外贸型企业出口转内销,而原先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在市场并没有增长的前提下,国内经营者与外贸转内销企业面临竞争,而知识产权将成为最好用的工具之一。”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原标题:透视“两高”报告大数据)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