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17日讯】(北京商报)A股回暖,股民入市热情高涨,此时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成为保护投资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今,这股风吹到了小贷。10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已有地方小贷协会收到金融监管部门对于信贷资金管控的要求并向辖区会员单位传达。
此外,据媒体报道,广州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发布了一则《风险提示函》。其中提到,请各会员单位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与借款人明确约定贷款用途,并且按照合同约定监控贷款用途,贷款用途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不得用于以下事项:股票、金融衍生品等投资用途”,规范经营行为,高度关注当事人的借款用途和资金流向,严禁相关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等领域,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释放利好,国庆节后股市回升态势明显。而与此同时,“牛市重仓”“贷款入市”等声音隐隐浮现,部分投资者产生“钻空子”的心理,某些贷款中介也蠢蠢欲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关于信贷资金的有关规定,消费类贷款资金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不得用于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投资,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用途。这也体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 针对这样的“苗头”,监管部门已加以警惕。据人民银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报道,金融管理部门已对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金融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严控加杠杆。 银行首先行动。至今,已有超30家银行发文提醒,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流入房市、股市,不得用于投资股票,一经发现,将采取提前收回贷款、中止发放尚未发放的贷款、清偿全部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等措施。 作为贷款业务开展的重要一员,手握便捷、迅速等优势,小额贷款公司承担着“围堵”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关键责任。不过,市场也有担心,相比于银行业,小贷行业“鱼龙混杂”,风控技术尚不成熟,监管难度更大。 “严控信贷资金入市的约束力度是很大的,但效果不佳,原因是信贷资金一旦离开金融机构,很难去跟踪用途,用户会认为,借到手的钱应该由自己自由支配,而由于隐私保护限制,发放信贷的金融机构很难对资金进行后续追踪。”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如是说道。 因此,在盘和林看来,最佳的控制路径,应该是在贷款前评估好用户将信贷投入股市的可能性。而此举可能也会面临难点,那就是导致金融机构发放信贷效率下降。 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几家互联网借贷平台发现,申请借款时,消费者除了需要关注借款金额、期数、利息等,还需选择资金用途,包括装修、家电、婚庆、旅游、医疗等。平台在此栏也有提示称,“禁止用于购房投资等非消费场景”。不过,这一选项的“存在感”似乎并不算强,消费者选择任意用途,在后续没有验证环节,对放款也几乎无影响。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根据小贷机构的常见类型看,一种是消费贷,另一种是现金贷。对于前者来说本身就限定了用于消费,而对于后者这种没有明确用途的资金,确实会存在一些管理难度。 “小贷对于信贷资金的管控,更多只能靠行业自律。”一业内人士坦言。苏筱芮表示,从监管角度,一方面需要健全小贷相关的日常监管、评级及退出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督促小贷机构提升科技水平,强化风控能力,同时在贷前,在显著渠道、显著位置对金融消费者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原标题:严防资金流入股市 小贷行业管控提级) 责编:九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