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康开年训丨李峰:以党

卫康开年训丨李峰:以党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月5日,卫康生物集团迎来了新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先

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先

各位现场和正在收看直播的伙伴们、同事们、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开心,能够和大

黄金宝:三生个人经济体

黄金宝:三生个人经济体

“我曾经是一名创业者,所以我理解创业者,更尊重创业者。我愿意把这些经验分享出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财经 >

养老金融供需仍不平衡,金融机构亟需补位

时间:2025-02-21 09:03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点击:
近日,央行披露的最新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五大专栏引发热议,其中专栏特意提及养老金融,也预示着,2025年人民银行为首的多部门将在养老金融上着重发力。

【直报网北京2月21日讯】(北京商报)积极应对,养老不仅不会成为“负担”,还将成为新的经济引擎。

近日,央行披露的最新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五大专栏引发热议,其中专栏特意提及养老金融,也预示着,2025年人民银行为首的多部门将在养老金融上着重发力。

当前,养老需求的迫切性跃然纸上。

从宏观层面,老龄化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逆。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占总人口的21.1%。

当老年人群体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突破20%大关时,他们已然成为社会各界优先考虑的服务群体。尤为值得警惕的是,依据国家卫健委的权威预测,至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将飙升超过30%,这一形势预示着我国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门槛。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尽管养老需求井喷,但养老金融的供给却远远未能跟上。产品供给有限、针对性不强、分布失衡以及农村市场落后等问题层出不穷,阻碍了养老金融市场的潜力释放。

要破解这些难题,监管、金融机构与社会则可以形成合力。

监管方面,需要加强顶层法律与政策指导,确保养老金融工作的规范与统一。

2024年12月,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养老金融“规划图”不仅对金融机构做好养老金融的紧迫性提出了要求,也让金融机构有了“主心骨”,指出了怎么做、往哪个方向做等最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金融机构则可以迅速补位。当前,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对于养老金融的布局还停留在“浅尝即止”的状态,且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大多同质化,创新不够,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特色性和差异性的产品。

特别是,当前以老龄康养、老龄制造、老龄宜居、老龄文娱为主要内容的银发经济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相关的金融需求也可以成为金融机构的关注重点。

一个积极信号是,国有大行之首的工商银行已经率先行动,近日披露了2025行动方案及一系列养老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支持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全链条发展。对于55岁以上长辈用户在个人用户占比已达26%的工商银行而言,发展养老金融,不仅必须,而且迫切。

在当前商业银行面临利差缩窄、费率下降、客户风险偏好走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挑战,要想破解经营难题,布局养老金融则可成为提高非息收入的一大思路。

此外,市场投资者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许多用户在投资养老产品时,最关心的是收益、波动或风险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这不仅仅涉及金融产品的设计,更与整个金融环境的健康与否息息相关。

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养老金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养老金融为我国一项长期国策,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蓝海”。金融机构应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坚持久久为功,将养老财富保值增值和老年人消费权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在养老风口中脱颖而出。

(原标题:养老金融供需仍不平衡,金融机构亟需补位)

责编:九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