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8日讯】(每日经济新闻网) 潮涌浪击碧天阔,万马奔腾走风雷。 转瞬新中国已成立七十载,70年风雨辉煌,70年蒸蒸日上。而在光辉璀璨70年的后20年里,互联网的出现彻底重构了中国人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亦使得人们在动动手指间,就能购得心仪商品,并成为美好生活的有力创造者。 在一众电商玩家中,成立四载的拼多多,格外引人注目。与其他先发巨头玩家相比,拼多多无疑是一个少年,不过,正因年少才别具一种锐气、创新与开放意识。 拼多多无疑缔造了一种新电商模式——让广阔的农村天地,第一次被电商玩家所真正重视;在造福普通农户的同时,也推动“下沉市场”实现消费升级;并且,人们恍然发现,原来买东西也可以这样“好玩”。 即便如此,拼多多这个参与创造人们美好生活的“小小少年”,依旧如其创始人黄峥所说,继续“向着早晨七八点钟太阳的方向前行”,因为“那才是新生的方向”。 农货上行耕耘者 橙子,一整个果园的橙子,被远在他方、上海虹霞小区一群阿姨们直接包下。这是2018年,这些阿姨们所经由的渠道,正是拼多多。 而在今年8月首次试水的“农货节”中,拼多多在首日“秒杀万人团”推出爆款农产品——广西北海海鸭蛋,以及平台大幅补贴后低于成本价的东北大米,截至当日13时,1.6万单鸭蛋售罄,大米售出1.4万单。 农货订单之大,速度之快,此前难以想见。 在拼多多崛起之时,本土主要消费品市场已被传统电商平台占据。业界曾有比方,淘宝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搬上了网,京东将中关村电脑城搬上了网,而农贸市场彼时还未被搬到线上。农产品上行难度颇大,并严重依赖中间环节,仓储、物流及高强度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使得每个环节的成本增加30%以上。 对此,拼多多通过产地直发模式,巧妙地绕过了“中间商”。首先,以算法推荐为核心模式,实现“货找人”,确保订单量的相对稳定;其次,以拼农货的模式,帮助消费者建立“计划性消费”的概念,社交拼团的模式,将购买农货,从一个冲动性的即时消费,变成了预期的计划消费;再次,拼多多将上述相对稳定性的未来需求传递给农民,后者可以根据需求来发货,变成了需求决定供给;此外,拼多多还专门为农产品开发一套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将农产品信息输入,系统就能自动匹配产地、成熟期等。 在上述模式加持下,2018年,拼多多实现农(副)产品订单总额653亿元,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之一。期间,平台累积诞生13款销售过百万单的冠军农货单品和超过600款销量10万+的爆款农货单品。 不止于此,从一开始只通过产品创新、流量扶持帮助农产品上行,到如今,拼多多尝试探索多多农园,试水“新农商”机制,让参与的农民集合为合作社为主体,联合地方政府培养新农人为带头人,由工厂、代运营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务,而参与合作社的农民,将成为新农商公司的“股东”,可以享受利润分红、农产品优先售卖等利益。此举激发了原本分散种植的小农模式,变成联合规模生产的模式,确保“将利益留在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