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然而,增长在提速 尽管挑战者众,看衰者也不少,但是阿里不但没有丢失存量蛋糕,还在吃着电商市场最大的增量。 2020年第四季度,阿里实现营收2210.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核心商业收入为1955亿元,同比增长38%,相比于过去3个季度分别19%、34%、29%的增速,大幅提速。 这是阿里单季度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单季营收突破1000亿是在两年前的2018年四季度。 第一个单季破千亿,阿里花了将近20年,从1000亿到2000亿,阿里只花了两年时间。 相比之下,过去5年增长势头最猛的拼多多,到2020年的全年营收是595亿。 说明市场对阿里的担忧忽略了基数的巨大差异。在占全市场6成份额的基础之上,哪怕维持市场平均增速,与对手之间的绝对值差异也在不断拉大。
遍布全国的淘宝村 与全网对比也是如此,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1.76万亿,同比增长10.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9.76万亿,同比增长14.8%。阿里没有公布全部GMV,但占阿里半壁江山的天猫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长19%,增速仍然高于市场均值。 这是阿里屡屡让市场预测失准的地方。毕竟已经是7万亿+的GMV体量,而且外部挑战者不断进场,但是它能在占市场过半份额的大基数上仍然保持与市场均等甚至略快的增速。 可解释的原因之一是电商总盘子还远未饱和,大家都还能继续同步扩张。 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③ 秘诀:内功过硬,迭代够快 阿里去年四季度的提速,已经不是流量角度所能解释,有微信流量加持的京东,也没有达到这个增速。 淘宝行业运营负责人凯芙还给出一个更细化的对比: 2020年,淘宝的GMV增速、商家总量增速和腰部商家(100万-1000万营业额)增速都是过去5年最高的。 在外界都以为电商市场接近饱和的时候,能在商家数量和消费总额增速上都创出5年新高,而且是在外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凯芙对这个“上拐趋势”的解释是两点: 首先是“内功”。外部的社交、短视频流量再高,要转化成活跃的商业交易行为,中间要花的工夫也非常深,即使是电商同业,着力点也不同。 商业的关键在于供需两端对交易体系的认可,阿里的着力点在于保证让品质最好的商家能优先浮现、让商家低准入门槛的同时不出现假货和欺诈。 过去几年阿里花最大力气的地方是从商家服务保障、消费者购物保障到平台治理、假货清除、退款退货这套“硬功夫”。
而这套功夫,在凯芙看来其他人不是那么容易学得会: “这是我们过去几年斗智斗勇建立起的一套非常复杂的体系,这是我们(与其他平台相比)最大的区别。商品场的平台治理远远难于内容场,因为它毕竟有后链路的这件事情。” 其次,凯芙认为阿里在运营上的秘诀是“快”。市场不是静态的,消费者的偏好变化非常快,阿里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紧盯消费者的潮流变化和商家供给侧的匹配,把两者结合到最佳状态。 他透露,现在淘宝TOP1000的客户每年都会有30%-40%的迭代更新,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强者恒强”甚至“阶层固化”。年轻群体不一定对大牌买账,他们的口味一直在变化,而且很快。跟不上他们的真实需求,就会落伍。 淘宝高速成长的驱动力,就是对这些消费潮流导向洞察并在供给侧快速迭代的能力。 结语: 互联网商业的未来 现有的电商江湖,仍然没有走到互搏存量的阶段。 从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主流电商的增速和抖音快手两大视频电商的增速都可以看得出来,各家都在做增量,远没有到此消彼长的阶段。 中国信息通信产业院刚刚发布的权威数据是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以9.7%的增速达到同期名义GDP增速的3.2倍。 这是互联网商业扩张的大背景,这个阶段必然是百花齐放、各自奔流。只要有流量,都能分一杯羹。 但是未来10年里,消费端必然趋于饱和,平台成本也会相对增加,那时会走到拼实力的阶段。 泛流量和商业价值流量之间的分野可能会更加明显。类似于广场人流和商场人流的区别。 互联网商业的核心在于供应链的高度聚合和快速迭代。最佳的模式是能把商业本身作为流量扩张的源头。 这也是淘宝能在重重围堵之下走出“上拐趋势”的原因。 (原标题:堵不住的淘宝,被低估的增速)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