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位每日优鲜合伙人对此澄清说,“会议上说学英语是玩笑性质,放权是放了,但为了学英语是扯淡,当时主要是在忙IPO的事情。” 所以上市前后,徐正将每日优鲜的主要业务下放给三位1988年前后出生的年轻高管手中,其中,李漾任主商城的CEO兼CTO,孙原任智慧菜场的CEO兼COO,王珺任零售云CEO兼CFO。“公司三大主要战略业务交给这三人,说明徐正很信任他们,反而原来跟着一起奋斗的联想老同事沉默下去了。”一位零售云前端业务负责人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跑了几个月后,这三大业务的表现都不及预期。但很难说清楚,问题究竟是出在三位年轻的管理者身上,还是业务本身问题,抑或是大环境恶劣所致。 通过访谈多名每日优鲜高管及员工,这三位管理层的人物性格在他们口中是这样的——李漾出生于1989年,曾经是联想的管培生,也是徐正在联想佳沃的老部下,他追随徐正多年,深得徐正信任。当时,内部很多人都觉得李漾会是徐正的接班人。一位李漾的下属认为,李漾本人风格很犀利,学习能力很强,斗志旺盛。但他本人说话很冲,做事也有些激进。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时间李漾团队非常疯狂,很多决策安排,上午刚有个思路,下午就要出方案,晚上通宵达旦就要落实下来。“虽然市场是瞬息万变,但也没必要快到这种程度。”该下属称。 孙原是90后女高管,曾经在霸菱亚洲做PE投资,之后加入每日优鲜任CFO。据每日优鲜智慧菜场采购部高管透露,孙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90后,上班也穿得很朋克。但其下属称,孙原更擅长融资,对整个公司运营并不算擅长。负责菜场业务初期,因为是完全创新的板块,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就时常召集大家开会讨论,但最终可能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特别明确的想法。 这三位中争议比较大的是王珺,王珺也是投资人背景。之前曾就职于远翼投资、CCB国际,曾是每日优鲜B+轮投资人。在每日优鲜融资历程中,王珺跟徐正一起拼杀过,帮助徐正拿到过大额融资。但据接近王珺的一位下属表示,王珺有些年轻气盛,心态偶尔有些膨胀。 每日优鲜上市后,市值一直不被市场看好。上市一周后,公司内部开会复盘,讨论为什么市值表现不佳。据当时在会议上的一位高管回忆称,作为CFO要对市值管理负责任,当指责王珺时,王珺就发火了,然后摔门就走,之后休假了一个月。到2021年10月国庆期间,王珺便离职创业了。一位合伙人很隐晦地表示,“内部也会有一些斗争,反正有些家务事不好在外头讲。” 去年10月前后,每日优鲜管理层大调整,李漾、孙原等高管也逐渐淡出。据一位每日优鲜采购部工程板块的负责人称,上市后不久,他们开过一个战略会议,主题是超市提效,菜场加速,零售云扎根。会上,徐正任命李漾和刘澍为主商城联席CEO,要求他们把履约成本降下来。但最终结果并没有太大的成果,这之后刘澍被调到一个很偏的部门,逐渐边缘化,李漾则在年底离职创业。“离职原因也没有一个特别公开的、大家都认同的说法。但事实上他接手主商城一年,还是没解决根本问题。” 一位每日优鲜战略规划部高管认为,徐正本人非常自信,且能力相当强,这让他倾向于大胆启用年轻人任高管,因为他认为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更有拼劲。但零售行业历史能够追溯到上千年,这并不一个新生事物,全靠年轻人的拼劲不能解决核心问题,“还是要有经验,零售是有一些商道在里面的。” 多位核心管理层都表示,不能将每日优鲜发展失速的过错,归咎于这些年轻的管理层身上,因为每日优鲜几乎只有一个决策者就是徐正,“真正做决策的还是徐正,这几位高管都是执行者。每日优鲜不是执行的错,主要还是战略的错。”上述每日优鲜战略规划部高管表示。 有意思的是,如今留下一起收拾烂摊子的人,还是徐正原来联想的那帮兄弟,包括联合创始人曾斌和智慧菜场业务负责人郭琦。 冲量上市带来的反噬 2020年年底,每日优鲜CFO王珺和陈希牵头成立了Day one项目组。据悉,该项目组由每日优鲜资本部牵头、各部门骨干组成,旨在帮助每日优鲜在海外二级市场上市,打通公开市场融资渠道。 为加快上市进程,该团队持续两个月超负荷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业务梳理、财务事项处理、资料编写、300余位投资人沟通等上市准备工作。 2021年上半年,徐正同样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推进每日优鲜IPO进程上。为此,他提拔原便利购CEO李漾为主商城CEO,并放权李漾执掌主营业务,徐正只负责把握大方向。但李漾每周都会跟徐正单独汇报,每个月也都有专门的合伙人会议做整体汇报。在徐正的授意下,上市前每日优鲜的一个核心动作就是提升用户体验。在李漾和刘澍的牵头下,内部发起了以“优化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淮海战役”,口号就叫“大搞体验”。 其中一个动作就是前置仓直营化。将外包出去的前置仓全部收回直营后,在服务侧和产品侧,履约团队做了很多改革和调整,补充了很多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及服务。财报显示,2021年Q2,每日优鲜通过对鲜肉、鲜鱼、鲜蛋、鲜奶、鲜菜、鲜果、鲜花等生鲜品类的持续优化,以及与快消领域头部品牌、网红品牌的战略合作,其客单价同比增长2.6%至96.1元。
来源:受访者 此外,据未来消费报道,当时李漾还曾提出,2021年年底前要在华北和华东开出15家1000平米左右的大前置仓。一位主商城核心管理层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最终因为MVP(最简可行化分析)产品模型没跑通,单量没达到,只在北京建了一个试点就放弃了。据悉,一个大前置仓的成本是普通前置仓的3~5倍。 这些都带来了一个问题——成本的增加。“这涉及很多维度,如果单从调节商品结构来说,意味着要去开发很多新品,就会存在大量试错,就要投入,这不可避免的要烧钱。”一位每日优鲜合伙人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即便如此管理层还是要这样做,因为“大搞体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订单量,冲击上市。 为冲击上市,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1 年上半年每日优鲜加速烧钱,发“满199 减100” 的大额优惠券,每月在抖音等渠道花 2000万元买流量,用半年时间将订单量冲到年初的两倍。 此外,一位战略规划部高管对《中国企业家》透露,2021年4月每日优鲜为了冲量,同时在做增量市场,通过扩展物理门店、地推、营销等手段拉动数据增长,投入力度巨大。上述合伙人也证实,这次“投入不少”。一位零售云负责人则透露,“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月好像烧了两三个亿左右。”据财报显示,为了拉新及留住用户,2021年Q2每日优鲜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125%。 冲量的效果很明显,财报显示,2021年Q2每日优鲜净收入同比增长40.7%至18.9亿元,GMV同比增长35.4%至23.1亿元,订单量同比增长32.2%至2380万单。 “不这么搞,可能就上不了市。”上述合伙人表示。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称,2021年6月24日,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突然提前结束投资者路演,宣布隔日上市,比原计划提前了四天,募集资金3亿美元。因每日优鲜在资本市场的惨淡表现,叮咚买菜临时削减募资计划,从3亿美元减到8000万美元,每日优鲜因此比叮咚买菜多募集2.2亿美元。 对许多核心管理层来说,提前上市的决定非常突然,“我是被突然通知的,全公司知道具体细节的不超过4个人。”事后,该合伙人表示,“事实结果证明很明智,否则7月之后就上不去了。” 2021年7月之后,因为中美资本市场监管风暴,大量企业暂停赴美IPO。中概股在美遇冷,股价跌跌不休,幸运上市的每日优鲜不幸地遇到了资本市场上中概股最惨的时候。 而冲量上市也给每日优鲜带来了反噬。“一个季度就验证了,这种增量带来的是亏损加剧。”上述战略规划部高管称。 财报显示,由于向用户提供的折扣、优惠券及激励增加,2021年Q2每日优鲜毛利率仅为7.5%,而2020年同期毛利率为21.3%。2021年Q1,每日优鲜净亏损达6.103亿元,同比扩大213.46%;Q2净亏损达14.332亿元,同比扩大321.8%;Q3净亏损9.74亿元,同比亏大101.66%。 驶向冰山的巨轮来不及掉头 每日优鲜上市当天,股价大跌25%。据一名核心管理层回忆,当天上市酒会结束后,徐正就一直在看开盘后的股价走势。第二天到公司后,徐正对大家说:“不要太过担心股价,我们把业务做起来,市值自然会升起来。”这番话让团队受到了鼓舞,大家内心里都觉得公司没问题。 但2021年6月之后,国家整治互联网平台反垄断,中概股在美遇冷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很多机构都在不断收缩,减少融资动作,资本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反馈出一个信息:资本越来越谨慎了。 但过去八年融资超百亿的辉煌战绩,让每日优鲜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过于乐观,他们并没有立刻清醒地意识到风险的降临,更没有预料到几个月后,每日优鲜会因为资金链断裂分崩离析。在上市后,手里有钱的每日优鲜决策层,仍然希望能够通过扩大市场来解决企业的系列问题。 2021年下半年,每日优鲜的战略重点变为用户策略调整和寻找第二曲线。 去年9月,一个新的用户策略调整项目“高高用户”成为内部的战略重点。为此,在运营副总裁王成带领下,内部特别成立了用户体验组、客服组等。该策略的核心是精准定位高客单价和高复购的客户群体,进行精细化运营,以改善营收结构,实现盈利。同时通过不给低客单用户发券、增加包邮门槛等方式,逐渐筛选掉低客单价用户和薅羊毛党,进行用户分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悖论。“当时公司宣称要上岸,要挣钱,但我认为这是犯的一个最致命错误。”上述每日优鲜合伙人表示。 “获取高客单和高复购的用户,本身没毛病,但有点妖魔化或者说神化了这一行为。”一位每日优鲜负责内控的高管表示,买菜是一个高频行为,高复购没问题,但高客单价是不合理的。很多用户都是即买即食,30分钟就能送达,没必要囤很多东西在冰箱里。“当时数据反馈是69元以上为高客单价群体,实际上真正买菜的人或是69元以下的这部分,但都被筛选过滤掉了。” 上述合伙人认为,这个过程中管理层忽略了一点,挤出一部分用户势必会影响规模。用户分层最直观的影响是导致规模下降,订单量下滑,进而影响了现金流,现金流紧张就会影响跟商户的结算周期,结算周期一旦影响就会影响拿货的价格,价格变动又会影响利润,因此陷入恶性循环。其次是,订单密度下降,履约成本无法通过规模化进行分摊,各项成本也会提升。 最为关键的是,实际获取客户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精准获取高客单价用户,还是得广撒网,这导致获客成本进一步提高。 那段时间,正值每日优鲜准备港股上市之际,团队都在接受外审咨询团队咨询,普华永道团队在跟王成交谈该策略时,曾反问了一句:“成总,您是不是不做饭?” 2021年下半年,每日优鲜另一个核心策略是寻找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比如开始重点布局智慧菜场、零售云等新业务。去年6月中旬,零售云第一次开发布会,正式亮相后,直到10月份系统才真正上线,11月份才开始规模化地进行市场推广,期间签约用户曾达到40多家。但随着每日优鲜爆雷,很多客户已经终止了与每日优鲜的合作。智慧菜场在2020年下半年就启动了,当时负责的是每日优鲜的COO孙原。由于菜场模式需要大量收购市场经营权,普遍在几百万到千万元不等,所以投入成本偏高。但实际运营成果并不理想,其全国首家旗舰店青岛鞍山二路菜市场就遭到多名商户退租,有很多商户的押金至今没有退还。据一位智慧菜场的员工表示,在2021年9月,资金紧张的每日优鲜改变了菜场的发展方向,全部改成轻资产运营模式,不再拿项目独立运营,而是找合作方联营,只输出管理和软件系统。 这些新业务的开展也在加速消耗每日优鲜的现金流,“还是风控做得不好,要是早点判断大环境会这么惨烈,在刚上市手里还有资金时就追求盈利,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一位零售云业务高管对《中国企业家》称,此时的每日优鲜就像即将撞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已经来不及掉头了。 (原标题:收购案疑点重重 每日优鲜徐正:正推进业务重组方案)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