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营销模式 在“4+7”带量采购、医保控费、两票制等政策影响下,多个企业产品销量、价格大幅下滑,销售和利润压力下,依托过去“学术营销”方式显然已经难以获得较高利润,向零售药店拓展以及消费者健康科普教育转型迫在眉睫。 带量采购的基础逻辑是以价换量。日前,新一轮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此次带量采购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且引入“多家中标”的机制,这意味着竞争进一步加剧。 资料显示,按照相关规定,若只有1家企业中标,医院将给予50%的约定采购量;若3家企业中标,医院将给予70%的约定采购量。 医院一直以来都是药品的最大终端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药品终端可以分为公立医院、零售药店以及公立基层医疗三大终端市场。2018年上半年,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最大,占比67.7%;零售药店终端、公立基层医疗分别占比22.7%、9.6%。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药品中标后,产品销量得到保障,但价格大幅下滑,企业难以获得较大利润;若未中标,市场份额剧减,企业则面临来自渠道和价格的双重压力。在销售和利润的压力下,企业不得不转变玩法,从过去单一的以“学术营销+医药渠道拓展”为主的营销模式,向“连锁渠道探索+医院学术营销+消费者健康科普教育”模式转变。 渠道面临洗牌 根据中康资讯旗下中康CMH数据显示,2018年,公立医院仍为终端药品销售的最大市场。不过,随着分级诊疗、医药分家、处方外流等政策引导,基层医疗、零售药店市场份额正逐步提高,公立医院市场的销售额增速则呈放缓趋势。 上述趋势的变化成为企业拓展的方向。华森制药在2018年财报中指出,公司未来产品销售将从聚焦公立医院,逐步拓展至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连锁药房以及电商平台等。此外,在旗下产品无缘带量采购后,京新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产品在其他市场的销售推广,降低此次产品失标带来的影响。 医药行业投资分析人士李顼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多家药企并不重视零售药店等渠道,带量采购后,药企逐渐意识到这些渠道的重要性。未来,零售药店将成为药企的必争之地。 益丰药房董秘王付国公开表示,药品销售渠道可能会因为政策重新洗牌。长期来看,中标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失去医院市场份额的药企会将营销政策向连锁药店渠道倾斜。 在复星医药董事长、复宏汉霖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陈启宇看来,未来药品将会分为三种市场,第一种为带量采购市场,量大价低。第二种为创新药市场,药企通过专业推广占领市场。第三种为零售渠道等院外市场,消费者自主选择零售渠道的处方及非处方药。因此,院外市场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姚倩 (原标题:药品采购趋严 药企转战医药零售)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