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16日讯】(北京青年报)海淀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市率先探索家医巡诊工作试点。今年海淀区计划成立不少于10个家医巡诊工作室,待运行成熟后在全区推广。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海淀区复兴路26号院,位于社区综合楼四层的居民活动中心变成了家医巡诊工作室,万寿路社区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正在定期上门巡诊,挂号、问诊、开药、交费等环节在一个房间里全部搞定。 “最近我高血压病加重,高压最高时达到230毫米汞柱,想去医院调整用药,却因为腿脚不灵便一拖再拖。”年过七旬的刘世通老人说,“家医巡诊工作室的医生特别负责,反复为我测量血压,并根据病情教我怎么调药,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家医巡诊工作室的设立确实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实事,方便了老年群体的求医问药。”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复兴路26号院家医巡诊工作室按照“定期+按需”的原则,开展连续的巡诊上门服务,家庭医生每周四上午8时至11时为巡诊时间,医护人员由全科医生、药师、社区护士、中医医师、家医助理组成。家庭医生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就可以为签约居民提供巡诊服务、中医医师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目前,该工作室半日平均门诊量为25至30人左右,是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水平的3倍。 据海淀区万寿路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杨清玲介绍,为了方便居民取药,在家医巡诊工作室外的楼道里专门设置了一组恒温恒湿药品自提柜,每周四下午15时至周六下午15时为取药时间。居民携带身份证到药柜前,扫描身份证并输入取药短信验证码,即可查收药品。 海淀区医院管理中心主任王洪波表示,家医巡诊工作室是对群众反馈比较集中的“居民就诊、开药不方便”等问题的积极回应,破解社区养老慢病管理就近就医、就近取药“最后一公里”难题。对引导患者基层首诊,促进分级诊疗,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家医工作室基本硬件设备仅需“一网、一柜、一桌、一电脑”,地点可设在社区会议室空间场地,每周固定半天时间开展家医巡诊,其他时间还可用于社区其他公益活动,这与投资新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相比,运营成本大幅度压缩。 据悉,今年海淀区将扩大“家医巡诊”试点范围,将家医巡诊工作纳入海淀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将在条件具备的小区开展试点,探索成立不少于10个工作室。今后,海淀区将结合实际,把家庭医生巡诊工作室延伸到社区养老驿站、写字楼等场所。 重点 今年确定27个重点民生事项任务 今年,海淀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立“1+6”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其中,“1”为区级层面重点民生项目清单,“6”为“六类实事清单”,即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事清单、街镇社区(村)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党员领导干部实事清单、基层党组织实事清单、在职党员实事清单、驻区单位实事清单。 据海淀区副区长沙海江介绍,海淀区今年按照一月一攻坚的目标,确定了12类主题、共27个重点民生事项专项整治任务,涉及房产证办证难、预付式消费退费、教育入学、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已列入计划的有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重点推进拆迁遗留的房产证办理问题;二是完成清华东路27号院、温泉路45号院、金谷园、茂林居等15个小区、59.7万平米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三是组织推进御风路、怡美路、美丽园路、慧景路、显龙山路西段等26条道路的路灯新装、补建专项治理工作;四是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将专业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家庭、床边;五是于2021年底完成扩增3400余个普惠学前学位的任务;六是在北下关交大东路18号院桥下空间等地建立停车场,并引入第三方停车管理公司,做好停车管理和收费工作。文/记者 王斌 (原标题:北京海淀区率先试点“家医巡诊”)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