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健产业,无论在品种数量上还是规范化程度上,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2015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国内人均年保健食品消费为24美元,是美国的八分之一,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大量国外保健品品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品牌缺乏国际意识,很难走出国门,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国内本土保健品品牌在质量和品牌意识上还有待继续提升,如果一味想在短期内不断占领国内市场,就只能在销售模式层面肉搏,必然导致良莠不齐。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也是造成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的重要因素。保健品市场的非法添加、虚假标识、非法营销以及虚假广告宣传等乱象,何以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大行其道?传统的监管部门,如药监、卫健委、工商、公安经侦等,多头监管必然会造成监管“空白地带”和“重复地带”。如何理顺这些部门的关系,建立长效机制,也是保健品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健康中国的基石就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健康教育,尤其是乡村健康教育的缺失,让一些不法保健品乘虚而入成为可能。乡村的健康教育是个大市场,广大健康工作者在其中大有可为。浙江省正在推行的“文化礼堂”、乡村社区等的“健康小屋”“日间照护之家”等项目,是普及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 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如何有效管理这个行业,如何科学发展保健产业,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大课题,值得我们持续探索和深思。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02版) (原标题:封杀保健品不是目的,管理才是王道) 责编:木子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