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6月7日讯】(知料网)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因糖分摄入过多导致诸多健康隐患!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推动下,零糖减糖健康食品受到热捧,顺势发展已成定局。 01面对减糖热潮“零糖”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因能量摄入过多导致的慢性疾病呈高发态势。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居民18岁以上人群中超重肥胖人群已超过了总人群的50%,而与糖代谢相关的糖尿病患病情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9.7%,相当于在2002年患病率(4.2%)的基础上翻了一倍。 控制糖油摄入不仅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还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因此在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其中“减糖”是控制能量摄入的重要内容之一。 零糖真的没有糖吗?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或100mL,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而低糖则是指食品中糖含量少于5g/100g或100mL。 你能辨别零糖和零蔗糖的区别吗? 市面上的“零糖”产品,大概分为2类: 真正的零糖产品,其使用的都是“代糖”,也叫甜味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类。市面上常见的代糖有木糖醇、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菊糖、赤藓糖醇等,这些神奇的添加剂甜度高的出奇,只要加一点点,就能达到与含糖饮料甜度相差无几。而且,它们一般不含热量或热量较低,不会引起血糖升高,不易引发龋齿,到肠胃里不参与代谢,不会变成脂肪。 图片来源:网络 而很多零蔗糖食品,会在外包装上会写明“不添加蔗糖”,确实不添加蔗糖,但是会添加别的糖,比如: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结晶果糖、果葡糖浆等等。果糖和酒精的代谢途径很相似,在人体内靠肝脏分解,而且不像葡萄糖那样提供能量,而是直接合成脂肪。 图片来源:网络 02食糖危机下机遇比机会更重要 当下针对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已有较多的数据表示,过多摄入含糖油食品可对健康造成影响。中国营养学会表示,在饮食结构的变化下,我国的营养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到基层,从而推动全国人民的健康。 因此,面对糖所造成的健康危机,代糖确实取得了一个极大的进展,虽然不会带来高热量、患龋齿的风险,但是从口味培养方面,我们还是要遵循「能少吃就少吃」的原则。只要适度地选择,对我们的健康都不会带来负担。 在消费者诉求提升的趋势和国家层面的推动下,在食品行业,减糖的“健康食品”受到热捧,再加上饮料巨头和资本纷纷入局,密集上线以各类“0”宣称为卖点的“0系列”产品。就饮料而言,决定了饮料消费正由传统的含糖饮料转向“无糖化”饮料。 03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者的路能否复制 受全球疫情的持续,健康的理念推动了零糖饮料市场快速扩张。谁能掌握年轻人市场,谁最有可能真正在未来健康化、年轻化的零糖饮料市场异军突起! 在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年-2027年中国无糖饮料产业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显示,201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为11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8.69%,预计2027年可达到276.6亿元,增速远超饮料行业总增长率,无糖饮料无疑成为了饮料细分赛道新的风口。 风口的来临从最早的入局者之一元气森林的迅速发展也能够得到印证。2021年年初,权威机构海豚社发布了《2021年中国新消费新国货品牌TOP100排行榜》,元气森林荣获国货饮料酒水行业增速第一名,2020年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09%。中科院发布的《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也显示,2020年元气森林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34%。 在无糖气泡水大获成功后,随之而来的,是类似反哺的市场现象。当健康二字在全民之间广泛传播,意识上的主动,让以往本该带动零糖饮品的商业尝到了甜头;从因为健身而喝“零糖”,到因为“零糖”的概念而去尝试健身,相互的转换看似貌不惊人,但“零糖”却焕变了身份,成为各类与“减糖”有关的商业链中的核心一环。 消费者对“零糖”的痴迷并非一蹴而就,大受追捧的前奏,是无数老品牌开基创业的艰辛尝试。 现阶段,零糖产品还处于从导入期慢慢进入成长期的关键节点,所以对企业来说,谁先布局该领域,率先抢占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谁就能抢占先机。在未来的三年,该领域将会处于消费扩容、市场扩容的阶段,也是品牌进入的最好时机。 (原标题:减糖零糖健康食品聚力发展正当时)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