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国的大健康产业正迎来黄金期。根据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2020年我国医疗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大于8万亿元,未来产业将进入黄金10 年。马云都曾预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直报网北京8月10日讯】(华夏时报)面对8万亿大健康蓝海,各路巨头蠢蠢欲动,很多行业佼佼者已经先行入场。其中既有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和京东等企业,也有复星、海尔等企业。 相比复星在大健康具体某一个细分领域的布局,以及互联网巨头分食互联网医疗,海尔不走寻常路,不仅渗透到了大健康市场主要的细分领域,并且基本形成闭环。 8月6日,盈康一生联合胡润百富发布了《2020大健康白皮书》,对医疗大健康产业和细分领域进行了详尽的概述和展望,并指出我国医疗大健康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未来产业将进入黄金10年。而2020年,我国医疗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超8万亿元。 无疑,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正在促进“人口红利”转向“健康红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卫生总费用由2014年的3.53万亿元增至2018年5.91万亿元。 卫生总费用占我国GDP的比重也不断提升,从2010年的4.9%增长至2018年的6.4%。虽然卫生费用占比在增加,不过横向比较,相比同期美国的16.9%、 德国的11.2%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所以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入局,以家电起家的海尔就是其中之一。 1 巨头切入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和世界500强企业,盈康一生是海尔在大健康领域孵化的生态品牌。2016年12月,海尔布局大健康产业的第一个项目——上海永慈康复医院揭牌,海尔医疗正式启航。2019年,海尔以近19亿元的价格控股星普医科(现在的盈康生命,300143.SZ),正式进入医疗器械行业。 现在,海尔“盈康一生”旗下有两家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分别是海尔生物(SH.688139)和盈康生命(SZ.300143)。除了上市公司,海尔的“盈康一生”生态品牌还包括海尔医疗平台、海尔国际细胞库、盈康生殖等平台,形成生态场景互补。 图片来源:白皮书 如今的大健康产业,海尔只能算是并行者,其他巨头阿里、京东、腾讯、复星等企业也都有布局。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联手云锋基金,1.7亿美元战略投资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二十一世纪有限公司,同年10月后者在港股上市,改名为阿里健康(00241.HK),这也是阿里巴巴在大健康领域打响的第一枪。 随后,阿里健康主要在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消费医疗四大业务领域布局,其中医药电商是阿里健康最核心的业务。今年2月,阿里健康宣布拟80.75亿元收购天猫医药电商业务。 此外,除了自建业务,阿里也通过收购,增强大健康细分领域的布局,以健康体检为例,目前市场上的体检巨头爱康国宾和美年健康,都属于“阿里系”。 综合来看,阿里在大健康行业的布局,主要是打造大平台,借势其流量,力争成为未来整个行业的核心入口。 再看另一个互联网巨头腾讯,则以社交平台微信、QQ等为依托,借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围绕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医疗保险等构建其医疗事业版图。 腾讯的战略是连接,目前腾讯主要发力互联网医疗,相继投资了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企业,还投资了药店上市公司老百姓(603883.SH)。 不同于上述互联网公司主要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布局,复星、华润等企业,则是以具体的细分领域为切入点,比如复星则切入医药健康领域,业务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包括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药分销与零售。其中,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并以医疗服务为发展重点。 海尔在大健康领域的切入与复星类似,也是以某一个细分领域为切入点,不过海尔是在多个细分领域同时发力。 2 乘风破浪 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健康产业其实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从产业链的维度展开,包括医疗器械设备制造、医疗服务和生物安全等细分产业。 国内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080亿元,2015年-2020年医疗器械市场保持20%的增速。盈康一生旗下的上市公司盈康生命可以算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先者。玛西普是盈康生命的全资子公司。现在玛西普是集大型无创伤放疗设备的科研、生产、销售、投资、售后服务和临床研究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玛西普生产的伽玛刀是治疗肿瘤的高科技产品,也被称为“贵族设备”。中国一度在该领域受制于人,依赖国外进口,不仅设备价格高,而且运营维护成本也高,造成中国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玛西普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状。现在玛西普伽玛刀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且已出口至越南、土耳其、美国等国家。伽玛刀的出货量,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2018年,玛西普伽玛刀甚至一度作为“国家名片”赠送给摩洛哥。无疑,以伽玛刀为代表产品,盈康生命成功抢滩医疗器械领域,成为海尔在大健康布局的重要一环。 此外,海尔在非公医疗领域也未雨绸缪。如今,随着居民医疗支付意愿的提升,医疗消费逐步升级,对医疗服务消费需求也明显增长。这其中,非公医院的数量正在高速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非公医院数量和医院床位数显著提升,2015年非公医院数量首次超过公立医院,达到1.45万家。截至2018年底,全国医院数达约3.3万个。其中,公立医院 1.2万个,非公医院2.04万个,占总数的63.5%, 非公医院数是公立医院的1.7倍,但在2005年非公医院数量仅占公立医院总量的1/5。 非公医疗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其他行业投资者的加入。海尔医疗平台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成立的。以海尔为代表的家电设备制造商通过前期跨界医疗器械设备行业后,再进一步涉足健康服务、非公医院等领域扩张布局集团的医疗产业——海尔医疗平台。 海尔医疗平台成立于2016年,首创了“医患合一”模式,实现了在医疗领域的跨界复制。目前,海尔医疗平台在全国布局了16家医院。 在生物安全领域,海尔也已布局。2018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近5万亿元。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34%和10.82%,其 中“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与“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的上述指标分别达到34.4%和24.1%。 生物板块的热度,使社会资本不断涌入。2018年生物医药产业融资金额和案例数量分别为704.5亿元和639件,同比上升101.7%和13.1%,单个项目平均融资额上涨78%。 在此背景下,海尔集团孵化出了“物联网生物安全科技生态品牌”——海尔生物。从2005年成立到2019年10月成功登陆科创板,海尔生物一跃成为跨界转型医疗行业的佼佼者,其的主营业务始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图片来源:白皮书 实际上,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直到2000年以后,国内企业才逐步实现了低温存储产品的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生产。但在该市场领域竞争中,欧美企业长期占据技术优势。随着海尔生物的进入,这种不平衡的局面被打破。 目前,海尔生物围绕用户体验不断迭代构建生态,实现从高端品牌到场景品牌再到生态品牌的体验迭代,衍进出样本网、血液网、疫苗网等生态品牌。 疫情期间,生物安全被置于国家层面考虑,要求出台生物安全法。在此背景下,作为行业引领的物联网生物科技企业,海尔生物医疗的生物安全设备支援很快响应,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截至2019年底,海尔生物共拥有229项专利、13项170余个产品获得CFDA认证、取得22项软件著作权。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海尔生物历年净利润) 过硬的技术支撑背后,海尔生物的业绩从2017年开始不断增长。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海尔生物实现营收10.1亿元,净利润1.82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 3 谁主万亿蓝海 不论在医疗器械还是生物安全领域,海尔均完成布局。相比其他企业,8万亿的大健康市场,海尔在研发和生产端已经抢跑。从海尔生物到盈康生命,从海尔医疗平台到海尔国际细胞库等,海尔盈康一生生态品牌在大健康的布局已经形成供给端产业闭环。 今年爆发的疫情,暴露出了大健康领域巨大的需求,也催化了行业在供给端的提升。疫情加速了巨头们的进场,以及多个细分领域的快速布局和崛起。 海尔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在各个细分领域完成布局。从目前各家的布局来看,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将分食大健康的互联网医疗部分,未来在销售端,复星、海尔等企业或与这些互联网公司合作,让更多的产品触达用户。 而以海尔为代表的跨界医疗企业,则利用自身企业生态的优势,发力研发生产端,在大健康的入口处抢占先机。 从阿里、腾讯到复星、海尔,如今的大健康已经是群雄环伺。未来会有更多巨头涌入,大健康产业必将迎来激烈竞争。不过,大健康不同于其他行业,技术壁垒决定了其门槛。 相比已经在赛道中深耕多年的企业,突然入场的资本和巨头,很难在短时间内跻身第一阵营,甚至可以说难以颠覆或改变行业中的某个细分领域。 换个角度看,大健康领域也不会一家独大。8万亿的大健康蓝海,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是千亿甚至万亿级别。这也决定了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吞如此巨大的红利,未来的大健康将是巨头多赢的局面,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发力。 已经在3个细分领域抢占先机的海尔,未来或将成为跨界大健康领域的代表。“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盈康一生”在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已经证明这一点。 (原标题:谁能抢食8万亿大健康红利?)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