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17日讯】(中国食品报)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这一天也是我国第13个“全民健身日”。中国奥运代表团交出的完美答卷,燃起了人们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也为运动相关产业发展添了一把火。8月9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24154)就修订后文本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安全有效的运动营养食品,是推进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研究中心王启荣研究员表示,新国标草案在产品分类、技术指标、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修订,正式发布后将再次提升行业规范性,有效促进运动营养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因具有“基数小,成长快”的特点,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运动营养食品市场之一,运动营养食品的消费人群正从专业、行业人士扩展到普通大众。加之我国体育人口比例和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较美国、欧洲仍存差距,这就意味着,在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越来越重视的当下,运动营养食品这门生意增长快速且潜力巨大。 从专业走向大众 运动营养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什么是运动营养食品?新国标草案对运动营养食品做出如下定义:为满足运动人群(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我国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发展缓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秘书长李奇庚介绍,1958年,我国开始出现运动营养学科,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运动营养食品只是为满足专业运动员的需求。直至2001年,我国才诞生第一家面向市场的运动营养食品研发制造企业。如今,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运动健身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新标配,“吃动平衡”的大健康理念不断觉醒,消费者对帮助恢复精神状态和补充能量的运动营养食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运动营养食品产业逐步实现了从“专业化”向“大众化”的变革,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9.4%,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2020年,我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零售额约33.56亿元,增长率达25%,远高于全球11%的年增长率。业内人士预计,未来3年,在消费升级和政府对全民健身整体推动的大背景下,这一数据仍可维持在24%以上,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可达73亿元,成为欧美之后全球第三大运动营养食品市场。 需求不断增长、发展前景可观,成长中的运动营养食品产业正马不停蹄地扩充品类,乘着风口整体奔向“阶级跃升”。 在电商平台中搜索“运动营养”可以看到,其针对增重、增肌、减脂、运动补给等不同功能,对运动营养食品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每个方向的产品较之从前都丰富、细化了不少,乳清蛋白粉、多维牛磺酸、电解质冲剂等产品销量可观。 这样的热闹局面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MuscleTech、VITOBEST、AMsport等国外专业运动营养品牌开始涌入中国市场,玛氏、雀巢等快消品巨头加紧布局,国内大量企业也在深耕运动营养品类。老品牌康比特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形态,剂型从传统的粉剂、胶囊类向液体饮料、棒类等更多形式过渡,其近期上线的新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今年“618”大促期间,汤臣倍健天猫旗舰店定位于运动营养的品牌“GymMax健乐多”产品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某款乳清蛋白产品月销量成绩不俗;创立于2019年的中国新营养品牌WonderLab与杭州衡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11月成立国内首家运动营养食品联合研发中心,针对“三高”人群、运动人群、久坐熬夜人群等群体提出适合的营养解决方案。 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更多的新锐势力不断涌入赛道,为产业带来了新思维与新活力,市场处在真正大爆发的前夜。 要品质也要多元 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是关键 我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的爆发态势,吸引了竞争者涌入,国家标准修订、法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李奇庚介绍,200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对运动营养食品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立项。此后,1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完成制定审批工作,陆续发布实施。经过整合及修订,201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24154)发布,并于次年实施。这一标准确立了运动营养食品作为特殊膳食食品的法律地位,并就其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及标签等作了明确规定。近日,用于替代2015年国标的新国标草案也开始公开征求意见。“随着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产业科技投入的增加,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在法律和标准的框架下规范发展,推动运动营养食品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李奇庚说。 既要品质,又要多元。 《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显示,我国综合健身房汇集约86%的健身人士,而专业化更强的健身工作室在门店数量上则更胜一筹,占全国门店数的53%。根据陌陌发布的《2020网民健身报告》,61%的网民每周运动健身超过3次。数据证明了运动健身越来越主流,甚至成了一种大众文化。“运动营养食品从竞技体育等专业领域逐步走向大众,消费群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专业运动员向运动健身爱好者、年轻女性、职场人士、老年人群等大众消费者扩展。”王启荣表示,不同人群的消费诉求也不尽相同。比如,专业运动员对于运动营养食品需求量更大、标准要求更高,以保证在训练和比赛中维持高水平的身体机能,实现最佳的运动表现,并保证所获得的每一块金牌都干干净净;普通消费者根据不同年龄对自身健康以及健身的需求则更多元、更广泛,如增肌、减脂、能量补充、抗疲劳、改善一般性运动机能等。“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有能力生产出经得起市场和时间考验的产品,所以如何提高产品力去贴合消费者实际需求是关键。” Mintel近年对中国消费者所做的调查显示,将营养补充和提高运动机能作为功能诉求的选择比例分别高达93%和81%。从单项上看,补充维生素、补水和缓解疲劳位列诉求的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运动人群构成的多样化、运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诸如纤体、代餐这样的非常规诉求也开始占据一定的比例。行业走向更加开放的市场,面对更加细分的消费人群及市场需求,这就需要企业着眼于对日益多元化的消费者的研究与把握,加强创新研发,选择合适的产品定位。 王启荣解释,对于专业运动员,产品不但要从配方上体现高水准的专业性,保证原材料的高标准,还要严格规范生产过程,在绝不触碰“反兴奋剂”红线的前提下,保障运动员有效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对于普通运动人群,产品要提供基本的营养需求,更多关注口味以及便携性等。 业内人士表示,普通消费人群中,不同群体对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明显分化,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运动营养食品均针对中青年男性,近年开始有专为女性推出的产品,但对于中老年、青少年、素食者等群体,仍鲜有适合他们的产品。“纤体塑身、日常营养补充、更好的风味口感和更靓丽的包装是女性的通用需求,如果按照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职业特点,将女性细分成更小的群体,如生理期女性、办公室白领等,则会衍生出更多的需求点。”业内人士建议,企业要根据品牌的定位和自身实力加以选择,着重针对某一类健康需求对症下药,把各类功效清清楚楚地放到消费者面前供其挑选,改良口味,创新包装,这是满足核心消费诉求的重要方式。 科普营销齐发力 让消费者选得出买得到 除了把满足消费者高质量、多元化需求的产品生产出来,运动营养食品市场的扩大还需要把产品有力地推广出去。“产品需求、推广方式、购买渠道要形成闭环。”业内人士表示,如何告诉消费者产品很好并让他们准确找到、放心购买,这是运动营养食品行业面临的挑战。 加强知识科普,做好消费者培育。目前,消费者对运动营养食品的认知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以运动营养食品核心成分蛋白质为例,针对新兴运动人群的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对传统蛋白粉的印象是“那不是属于我的东西,是想保持强壮的人群的需求”。王启荣表示,行业要快速健康发展,就要做好消费者培育,要有正确的渠道、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让消费者增强对行业和产品的认知。“比如,可以加强运动营养师职业的推广。”此外,海量运动营养食品集结的电商平台,也是培育市场、对消费者进行知识科普的重要阵地。 创新消费场景,拓宽消费渠道。从整个消费品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只有真正做到全渠道布局,创新消费场景,才能更好地触达消费者,解决他们买不买得到的问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运动营养食品零售渠道中线上渠道占比超过70%。“线上渠道包括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李奇庚表示,除了线上渠道,运动营养食品企业也可布局线下渠道,如运动场周边的便利超市、迅速成长起来的小型健身工作室及各类体适能训练班等。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专卖店虽对品牌商产品线的深度与厚度、营销力和门店经营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面对面的专业服务,营造直接有效的品牌影响力,对核心消费者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开设专卖店等专业渠道应该成为企业整体销售战略中的重要补充。 (原标题:运动营养食品未来可期)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