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武汉一家企业号称以纯古法结合现代工艺制作“竹盐产品”,号称喝竹盐水不仅可以清理血管,还可以治疗高血压、脑梗。 辽宁省一名老年男性消费者在血压飙升至200以后,仍被销售人员要求“多喝竹盐水”,且被告知“血压升高是排毒的过程,很多人高压升到250都没事,再喝一段时间盐水就降下来了”。最终这名用户在大量喝盐水两个月后突发脑梗,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发布指南对警示语标注进行规范指导 在现行的保健食品标签管理中,虽然要求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标签上仅需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即可,而且声明标注的位置和大小也没有具体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往往把它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字体也很小,这也让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营销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之前曾有消费者反映,声明信息不直观、标注位置不醒目、警示作用不强烈,很难引起注意,容易被“忽悠”、被欺骗。 此次发布的《指南》对企业标签标识内容进行了规范指导,特别是对标注警示用语提出了明确意见: 一是设置警示区,提高关注度。《指南》提出,警示区必须设置在最小包装物的主要展示版面上。 二是标注警示语,提高认知度。《指南》提出,在标签上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将保健食品与药物进行明确区分,提示消费者慎重选用。 三是规定面积大小,提高辨识度。《指南》提出,警示区面积不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 四是规定印刷字体,提高清晰度。《指南》提出,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 有了警示用语后,对保健食品销量以及保健市场是否会带来影响? 周邦勇表示,对合法合规的企业不仅没有影响,反而可能提高其销量,因为这种举措无疑对净化保健品市场、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有很大作用,有利于消费者科学、理性、健康地消费,也能对消费者和合法企业的权益起到维护作用。 “而对那些非法的、不合规的企业,则不仅是销量的问题,还要受到严惩和打击。”他说。 建立机制未来持续推进保健市场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尽管警示用语对规范保健食品宣传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尚不能完全解决当前保健市场上存在的乱象。 王大宏认为,不规范的保健食品,很多是通过销售人员口头的宣传,有意识地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来卖。对于这种口头的夸大宣传,也需要着力打击。 他表示,保健食品的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非保健食品容易和保健食品相混淆,真正的保健食品,即有“蓝帽子”标识的产品,质量是有保障的,销售是规范的。而出问题的多数都是非保健食品,这些产品没有“蓝帽子”,却以保健食品自居并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难辨别。 周邦勇也表示,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同时也要为合法合规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真正地实现良币驱逐劣币。基于此,监管部门、新闻媒体、企业也要大力开展保健食品的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对保健食品的科学认知,提升消费者健康消费的意识。 监管部门也正在积极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今年1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行动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亿元,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4.4万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3亿元。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推进保健市场监管和长效监管机制,认真做好总结和“回头看”工作,建立全国保健市场违法案件数据库。 (原标题:保健食品包装将有重大变化,提醒父母要看清)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