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整顿,揭开保健品市场的虚假面纱 “权健事件”引爆舆论之后,保健品市场迎来全面整顿。 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部委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截至4月18日,全国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亿元,已结案9505件,罚没6.6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44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4亿元。 “百日行动”期间,各部门领了各自的“任务卡”。工信部门从网络入手,建立健全24小时机制,及时处置网络违法活动,严查利用骚扰电话进行保健品推销;民政部门将重点对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进行排查,严禁假借养老服务场所进行保健品推销;商务部门将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整治直销市场秩序;旅游部门将重点查处利用低价旅游推销保健品的行为。卫生部门将严厉查处各种假借健康讲座进行免费体检、以中医预防保健名义进行非法诊疗、无证行医等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分5批次向社会公布100个典型案例。 最普遍的,是虚假宣传。 比如,江苏无锡市一个案例,在一家酒店三楼的会销场所,现场集聚了100多名老年人。当事人无法提供营业执照。当事人正在向老年人推销“石墨烯保健枕”“红景天苷藏族被”。现场播放的宣传视频,宣称“石墨烯养生枕助眠安眠、活血化瘀”,宣传“红景天苷藏族被能够增强血管壁的弹性”等内容。但当事人无法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 比如吉林长春一个案例。 当事人在企业宣传视频中以消费者讲述亲身经历等方式明示和暗示某胶囊具有治疗心脏病、结肠炎、胃病功效,并在PPT课件和传单模版中宣称其生产的白酒是提高保健能力的加速器”“对由前列腺炎症引发的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性生活质量低下有显著功效”等内容,而上述宣传内容对应产品为某胶囊(保健食品)、某类白酒(食品)、AWA抑菌凝胶(消毒用品)核定的功能、用途或适用范围中并不具备疾病的治疗功能。 有的产品不仅无益,而且有毒。 比如浙江海盐一个案例。当事人通过微信推销一款售价高达298元/盒的“固体饮料”食品并暗示该食品具有壮阳功能,经送检测机构检测,该批“南黔本草® 人参牡蛎固体饮料”食品均含有西地那非、他达拉非药物成分,被认定为有毒有害食品。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信息,对这一类虚假宣传的处罚,是数万元到上百万的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