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高湘陵,江苏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协会秘书长、主任医师。 【直报网北京11月6日讯】(中国食品安全报)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保健食品消费市场,而且该市场不再是老年人群的“一枝独秀”。2019年双11数据显示,“90后”年轻人正成为购买保健食品的“主力军”,但纵观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消费市场,消费者可能会感到疑惑——什么产品才是真正的保健食品?究竟该如何挑选?本期“食安委专家有话说”,由高湘陵进行解读。 我国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情况如何? 近几年,保健食品行业曝光了一些不规范企业,如2018年底由“丁香医生”揭批“权健”促使全国性保健食品行业“百日整治”行动,将保健食品及其行业推上了万人关注的顶峰,部分消费者以点概面怀疑起整个行业,对保健食品也失去了信心。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真的不可靠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这些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监督抽检已经连续4年合格率达98%以上。 重新认识保健食品 自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以来,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营养保健食品已经成为国民健康保护的重要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保健食品——GB 167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定义保健食品为“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对于“声称的保健功能”,《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因此,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不能随意声称。 目前国家允许声称得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营养素补充剂、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袪痤疮、袪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从保健食品诞生起,其外包装上就必须有蓝色草帽样标志,俗称“蓝帽子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 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随着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职能的调整,有所不同,所以市场上存在《批准证书》《注册批件》和《注册证书》等批件的保健食品。无论如何,只要拥有在国家注册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或者是在省级监管部门备案的营养素补充剂,都是可以选择食用的保健食品。 批准部门有:原卫生部(1996年11月至2003年7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 年10月至2018年4月10日)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4月10日后)。 批准文号有:原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进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或“卫食健进字+(年代号)+顺序号”;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国家将保健食品注册或(营养素补充剂)备案分开管理后,国产注册产品为“国食健注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营养素补充剂采用备案形式进行审批,简化程序,其备案产品号为“食健备G+4位年代号+8位顺序号”。 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须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而且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若在市场上发现一个批准文号对应多个产品的情况,务必谨慎。可以登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http://www.samr.gov.cn/)“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保健食品和其它食品、药品有什么区别? 先来说说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间的异同。虽然它们之间有共性,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即食品的第一功能;都具有特定色、香、味、形,即食品的第二功能;但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一是保健食品含一定量功效成分,也就是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机能,具有特定功能,即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二是保健食品有特定食用范围、特定食用人群,一般食品则没有特定食用范围、特定食用人群。保健食品一般为浓缩(或添加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一般食品为食物本身的形态。 保健食品与药品之间,则有很大的区别。药品是治疗疾病的物质。保健食品的本质仍是食品,只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需要调节机体功能的人群食用;标签标识上应明示食品的“适用人群”和“不适用人群;绝不能有任何“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或宣传;绝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 一般来说,拥有合规的保健食品批件的产品,按照《批准证书》等规定的食用方法,长期食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为了提醒保健食品消费人员,国家明确要求任何保健食品都应在保健食品标签上设置警示用语区及警示用语。警示用语区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警示用语区内文字与警示用语区背景有明显色差。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印刷: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保健食品与特殊营养食品具有共性,也有很大的区别。它们都添加或含有一定量的生理活性物质,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保健食品须通过动物或人群实验证实,有明显、稳定的功效作用。特殊营养食品不需要通过动物或人群实验证实。 保健食品与免疫力 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保健食品行业呈现了正面、积极的形象,尤其是“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成为市场的“刚需”。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或免疫调节,即帮助机体维持正常免疫的能力。免疫力是人体的自身的防御机制,对机体非常重要,既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入,又能够处理体内异己分子,如处理掉衰老的细胞。但在营养不良、过度疲劳、过量运动、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健康人群的免疫能力也会降低。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或借助增强免疫力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食品,将有助于维持和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因此,如果担忧免疫能力下降,可以根据自我意愿,选择增强免疫力或免疫调节的保健食品。 如何增强免疫力? 正如上文所说,免疫力低下和很多因素有关,单靠增强免疫力或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食品,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增强免疫力呢? 一是适当调整自身情绪。现在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精神压力大,长期保持着紧张的情绪,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在无形中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继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想要提高免疫力,就需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保持愉悦的心情。二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爱运动、经常熬夜、身体劳累等因素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对免疫系统也会造成不小的伤害。因此,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避免熬夜。三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或过少摄入营养也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因此,对免疫力低下者来说,应该找出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及时进行改善或调整,才能让身体变得更健康。除了批准增强免疫力或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食品外,一些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硒和锌等的营养素补充剂,可以间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居民应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合适的保健食品。国家已经批准了很多种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可以说,在27类保健食品和各类营养素补充剂中增加免疫力功能产品占有的比例最多。居民在消费保健食品时,选择合适的保健食品,保护好个人健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营养,注重运动锻炼,疏通心理调节,加强健康干预等,在疫情期间的健康干预,可以采用“通过免疫力对抗病毒”的方式,也可以利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保健食品,达到提高免疫力来对抗病毒的目的。 5招教您选到合适的保健食品 作为合格的保健食品消费者,要有基本的常识才能明明白白消费,不做糊里糊涂的非法产品的“小白鼠”,真正让保健食品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一招:认准正规的保健食品,标签上要有“蓝帽子”,要有保健食品批号。第二招:看标签及说明书,认准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适用人群、不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第三招:保健食品标签上应具备基本要素:产品名称(商标名+产品名+属性名)、生产日期、配料、保质期至、保健功能、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食用方法和服用量、贮藏方法、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规格等,还要有占标签主要版面20%的显著的警示用语“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第四招:生产企业基本信息应清楚标注。标有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品执行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号、投诉电话和投诉电话工作时段,可用于有问题、有疑问时咨询、投诉、举报。第五招:在正规商店、超市、网站购买保健食品更有保障。当真正遇到假冒伪劣、不合规、不合法,如有暗示疾病预防、治疗疾病、疾病治愈的宣传语,或遇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时,要勇敢地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可拨打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权益。 (原标题:保健食品行业真不可靠吗?一文看懂有关一切)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