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报网北京11月6日讯】(和治友德)今日小雪。《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藏的意义,是让身体精气不要过度消耗,趁着这个时候好好养精蓄锐,为的是来年有一个更好的状态。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小雪养生重点为:温补肾阳、防风避寒、振奋精神。 饮食养生 食宜温补多吃益肾食品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更宜吃温补食品,如牛肉、羊肉等,同时,还应该多吃益肾食品,如山药、栗子、腰果、白果、芡实、核桃等。 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能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蜂蜜水可润燥解毒,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都是这个时节不错的选择。此外,冬季也建议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C,促进身体健康有活力。 ![]() 行为养生 充足睡眠 避免寒邪入体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 ![]() 其次,人们之所以感觉身体发冷,多是阳气不足,中医有“动则生阳”的说法,建议大家可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但不要太剧烈,以温和舒缓的项目为主。 在寒冷的天气里,大家可根据体感慢慢加衣,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避免汗孔大开,引风邪寒气侵入人体。要特别注意头部和颈部的保暖,出门戴好帽子、围巾等保暖产品。 ![]() 心理养生 神气内敛 重在振奋精神 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心主神明,养神中以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心态最为关键。平日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条件,培养一种或几种情趣或爱好,如养花垂钓、琴棋书画、吟诗作赋、品茗悟道等均可使人进入一种专心致志的忘我境界,使需要宣泄的情绪得到较好调节,从而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效果。 张大宁大师 谈小雪养生 ![]() 和治友德全球健康推广顾问、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注重肾保健,对于养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张大宁大师表示,虫草也好,虫草菌丝体也好,都是补肾益肺的。不热不燥,阴阳并补,偏于平性,普遍适用于普通人群。虫草相关的产品就可以起到“辅助正气”的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根据四季养生的原则是:冬季对应五脏中的肾,顺应天人合一,当以养肾为主。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作用,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此外,冬季阴盛阳衰,人体要注重养阳,以潜藏阳气,为来年春天做准备。晒太阳是非常简单的养阳方法,古人称之为天灸。晒太阳应背光而坐,因为背部有一条重要的经络——督脉。督脉总管一身的阳气,有“阳脉之海”之称。而且背部还有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寒气的第一道藩墙。把后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建议在天气晴朗时在室外直接对着太阳晒。 (原标题:和治友德|小雪养生指南:食宜温补动宜舒缓) 责任编辑:一一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