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发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量达177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2%。其中,中国进口美豆量为781.4万吨,增加2.1倍;巴西对华出口大豆990万吨,同比增长47%。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大豆种植已经开始扩张,但产能远未及市场需求。 “去年,大豆开始扩产。那时内蒙古大涝,玉米受灾,加上国家对东三省有大豆补贴,每亩高出玉米地200多元,于是大家都开始从种玉米转向种大豆。”种植户老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此之前,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2,大豆仅占总量的1/3,今年占到2/3。 老杨家在黑龙江,素以盛产有机大豆闻名,是国内最大的大豆生产、商品供给省份。据统计,在过去近十年间,全省大豆平均种植面积保持在4912.4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0%-45%。 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发布《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明确,2019年大豆种植面积要增加1000万亩。同年,作为产豆大省的黑龙江7部门联合下发《黑龙江省2019年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按照每亩地255元补贴大豆生产者,玉米补贴为每亩地30元。 老杨也有自己的顾虑,“今年扩产那么多大豆,年底怕豆价出问题”。 由于疫情初期进口量减少,国内豆价突飞猛涨,收购价已从2019年的1.6-1.7元/斤涨至2.5元/斤。价格上涨带动了种植户的热情。部分农户把自家闲散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价格约为300多元不等。“今年一些农场主组织农户们竞价包地,地价被越抬越高。一亩地已经被抬到了500元。虽然种豆的农户能拿到255元/亩的种植补贴,但地价被抬高100多块钱以后,实际补贴效用微乎其微。”老杨说。 按照以往340斤/亩左右的产量、一斤大豆1.6元价格计算,农户在拿到255元/亩补贴的情况下,扣除化肥、豆籽、地价等成本,一亩地尚且可靠大豆盈利100元左右。老杨担心,疫情效应退潮,年末大豆进口回暖,国内大豆收购价格难以维系。“如果大豆价格重新跌下2元/斤,按现在500元/亩的地价来算,如何保全收益是个问题。” 一位河南新乡的榨油厂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国外进口大豆是转基因农作物,产量较大,进价也便宜,目前每斤美豆收购价在1.5元左右,榨油的出油率高出国内至少5个百分点;做成豆粕成本也比较低。待疫情得到控制,进口大豆还是市场主流。 产粮大国 受疫情影响,大豆之外的粮食进口同样难以避免他国出口限制,但相较而言,形势较为乐观。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95.1万吨,同比下滑12.8%。而进口谷物和谷物粉种类主要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麦等,除大麦外均属主要口粮。 以国内消费量最大的大米为例,2019年大米进口255万吨,同比降53万吨,进口量占到我国大米消费的1%,主要用于调剂余缺。“中国年均口粮消费量为2亿多吨,而去年三大主粮结余就有2.8亿吨,国内粮食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文华表示。 “从国际贸易看,粮食进口量占国内市场比重是很小的,我国主粮保持绝对自给。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进口总量为1065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比例为1.9%,主粮自给率达98%,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国际市场波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说。 因而,尽管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宣布限制稻谷、小麦等粮食出口,但对我国影响有限。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往年数据发现,近年来中国谷物进口量已在逐年下降。 魏百刚提到,目前,我国小麦从南到北大多处于抽穗扬花灌浆期,整体长势好于去年,也好于常年,再有一个多月就收获了。小麦产量占夏粮的90%以上,今年夏粮丰收有较好基础。同时,春播进展顺利,进度达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结束、面积增加,扭转了连续七年下滑的势头。 从人均粮食占有量来看,以2019年为例,若将6.64亿吨国内粮食产量均摊向全国14亿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超过全球人均粮食占有量的350公斤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400公斤国际粮食安全线。 囤粮潮已过 粮食出口市场也透露出急于“解封”的意愿。 4月28日,越南贸易部门建议,从5月开始全面恢复大米出口。越南于3月24日宣布将一直禁止出口大米至今年5月下旬。然而,禁令期未满,越南已经急于打开出口市场。由于大米无法正常出口,越南边境口岸出现了大米滞留的情况。 据中国粮油信息网4月24日报道,目前越南破碎率5%的大米报价为440-450美元/吨,创下近两年来最高水平。作为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恐怕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赚钱好机会。 “囤粮”大势已过,小麦、稻谷价格也面临逐渐修正。业内分析认为,小麦、稻谷价格将趋稳。 不过,农作物收成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今年以来,东北地区频发的极端天气为国内玉米种植蒙上了一层阴影。4月以来多地频发雨雪天气,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均出现了“倒春寒”。 这场“倒春寒”意味着什么?据中华粮网信息显示,等到雪全部融化、田间墒情人工或机器可以作业,估计要到5月上旬,个别区域要等到5月中旬左右,进而形成玉米晚播的情况,玉米整个生育期会缩短,后期玉米单株穗粒数会有所减少,灌浆的速率和质量有可能下降。 不巧的是,玉米作物还将迎虫灾考验。农业部门监测预报,2020年草地贪夜蛾受灾面积或达1亿亩。据了解,今年草地贪夜蛾提前1个月北飞。预计3月底,江苏、安徽或将出现零星迁入;5-6月或会到达河南、山东一带黄河区域;7月可能进入东北春玉米产区。而根据2019年监测数据显示,玉米受灾面积占比达到98%。 “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已经涨至阶段性高点,较去年同期上涨100-150元/吨不等。”中华粮网研究员郭春爱分析指出,目前市场主体看涨心态依旧较强,贸易商出货积极性不高,多采取逢高适量出库策略;此外,因原料成本持续上行,深加工企业加工效益并不乐观,而原料库存水平不高,行业开机率水平整体下滑。后期随着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企业还将出现一定补库需求,尤其是饲料养殖对优质玉米的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刘瀚琳 (原标题:保粮食安全 底气和风险在哪)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