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与苏宁,两位联手了数年的好友,站在了自己掌握强势资源、对方资源相对薄弱的赛道上。尽管严格意义上讲,阿里与苏宁不算占到了对方的对立面上,但错位竞争的意图颇为明显,对“双11”的流量各尽其用。 寻求内部互通 电商企业的争夺战,都有各自的章法。巨头们向外展现着能够独占鳌头的气势,向内则接着聚焦海量消费者的机会,检验体系内资源的流动性与联动性。为此,苏宁划了一个有关生活的小圈子,阿里以城市为单位调动各事业部。 在苏宁这个“圈”里,苏宁小店、家乐福、苏宁易购PLAZA等自有业态为数字化进场基础设施,链接外部商户、品牌,搭建密集的全场景服务触点网络。在阿里的大圈子里,天猫、淘宝、饿了么、飞猪、优酷、高德、菜鸟等成为了基础设施,生态业务再度集结覆盖生活全方位场景。 面对竞争者,苏宁在统筹内部资源时则选择了将线下优势最大化,以场景为核心,发挥门店的前置仓作用。另外,家乐福中国也将作为苏宁刚刚入手的新业态第一次加入本次“双11”,前者也会融入“1小时场景生活圈”。家乐福的加入则意味着,将与苏宁小店在本次“双11”从业态完整性和供应链能力补齐等维度,形成互补。 分散与整合、对抗与联手让处于商业变革中的带动者和追随者均互相依附,社会资源与效率得以不断最大化。对商业模式的探索、构建和创新是电商企业过去十几年发展历史中的探求,而“双11”恰好成为展示的窗口。 流量战趋向差异竞争 电商企业早已懂得“躲其锋芒”的道理。此前一周,京东提前“抢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以京喜为先锋的下沉市场流量获取上。天猫方面,通过与品牌合作在“双11”期间首发新品来拉新,是蒋凡同时担任天猫和淘宝领军者后的新手段。苏宁则继续主打全场景,希望把线下店的数量优势转化为线上流量。看起来,电商巨头的流量会战正朝着差异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逐年降低,2019年Q2更是出现了用户净减200万的情况,目前11.38亿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天花板。聚焦电商行业来说,报告显示,行业整体用户规模接近10亿,较去年同期净增1.35亿,但这也意味着愈发接近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天花板。 变成了稀缺资源的流量,引得无数电商企业倾其所能。蒋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新品牌是市场化的自然结果,是天猫挖掘新市场、新客群的方式。此外,今年“双11”还是淘宝与天猫同为蒋凡掌舵后的首个共同联动的“双11”,两者的默契程度成为了另一个关注点。 淘宝与天猫同样手握流量,行业在寻求1+1如何大于2的答案。蒋凡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双11’天猫还是主力军,淘宝会比往年参与度更深。”蒋凡强调,两个平台相互依存,但商家群体存在差异,天猫以品牌为主、淘宝以长尾商品为主。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解释称,各家电商平台均谙熟对方的优势所在,想要在集中的大促期间尽可能多地获取流量,就需要放大自己的强项,甚至希望对手难以替代。企业自然需要差异化竞争,哪怕在获取流量方面也不例外。 (原标题:猫宁“双11”同时鸣枪 电商流量战各走各路)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