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1月20日讯】(中国市场监督报)家用美容仪是美妆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类;受到疫情的影响,“宅家美容”成为最新美容趋势。2020年10月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家用美容仪市场的安全性问题。面对“双十一”五花八门的家用美容仪花式营销,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商家们对家用美容仪的功效宣传?到底要怎么选择美容仪才不会花钱买后悔?
记者对行业专家、法律界人士、专业皮肤科医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采访,希望能够帮助消费者梳理几个家用美容仪常见的营销陷阱、梳理几个购买家用美容仪的注意事项。 陷阱一:滥用“FDA认证”概念 带有FDA就一定更安全吗? 记者注意到,某些国内外家用美容仪品牌经营者为了增加产品“权威性”,让消费者相信它的产品功效、在商品详情页加上了“FDA认证”和“CE认证”的标志,并且宣称“某某技术通过了FDA认证”甚至“全系列产品都获得了FDA认证”,期望以“FDA”作为其安全性更有保障的背书。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高新技术专委会委员胡钢律师,他从法律的视角向消费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FDA是美国食品药品的监管机构,对中国消费者价值不大。 FD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简称,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保护本国境内的相关食品药品安全。重点是“保护本国消费者安全”,所以FDA做出的许可、认证对中国消费者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FDA认证”这样的表述违反广告法,误导消费者。 《广告法》第九条第二项规定“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属于违法行为”;那么这里使用的是外国监管机构的名字向中国消费者宣传,也涉嫌违反《广告法》,是对消费者的误导行为。 第三,所谓“FDA认证”是某些国内商家编造出来的词语。 很多国家包括美国FDA采用食品药品监管分级备案许可制。所谓备案许可制就是企业向监管机构提出申请,递交产品资料;监管机构接到申请和资料后,会通过一定的流程,给申请人一个受理档案号并且进行存档,相关申请的产品在流程完成之后,获得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这就是对备案许可的通俗解释。 面对一些低风险的产品领域,监管机构对备案资料不做任何的实质审查即可批准产品上市销售。至于里面写了什么东西,由申请人自己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监管机构会调出备案档案问责,责任由申请人承担。 对于大部分中低风险器械(一类和二类器械)美国的审批比中国还要宽松,并不见得就是加分项。 第四,备案许可不是认证,不存在“FDA认证”之说。 消费者一定要清楚:FDA是行政机关,不负责对产品或技术进行“认证”。FDA依据美国《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等一系列法律开展相关行政监管活动,包括行政许可,实质上是政府的注册管理,而不是一种认证评价活动。“认证”是一种商业行为,是由监管机构认可的实验室向企业收费、进行数据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给出评测报告。FDA本身不会为企业提供认证服务。 所以,如果商家在其宣传中表述为“该产品FDA备案”或“FDA注册”是合理的,但是同时一定要非常清晰地标注备案号或注册号;如果不写明备案号,就很可能是无中生有,令人怀疑;更有甚者如果表述为“FDA认证”则是一种错误表述,涉嫌虚假宣传。 第五,FDA只会备案许可具体的产品。 同时,FDA也不会对美容仪的某项技术进行认证,只会对具体的某款产品进行备案管理和审批。 而某些品牌利用消费者不清楚FDA法规规则,以及语言上的障碍,通过偷换概念明示暗示,故意强调“FDA认证”,甚至蓄意夸大事实,误导消费者。 记者在采访了胡钢律师之后,还发现了以下现象:美国FDA并不允许企业将带FDA的LOGO放在详情宣传页,或者用相应的文字用于产品的营销推广。
FDA对家用美容仪的许可不会授予这种金光闪闪的证书,一般只是发一封电子邮件。所以这个“证书”里面究竟是怎样的具体内容,值得消费者多多留心。 再看下面这家的宣传用语:“FDA审核用户满意度”。 看到这个提法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一些商家在宣传产品功效时,也拉上了“FDA”,让“FDA”管起了“用户满意度”!
记者发现有十多位头部美妆KOL在为某些美容仪的推广中,客观上也扮演了误导消费者的角色,比如某微博达人在发出的帖子中不但强调该品牌的家用美容仪获得“FDA认证”,还强调是“全系列认证”。 某时尚网红在其带货过程中,将另一个美国公司发明和销售的产品品牌安在了他带货的品牌身上,声称“他们的产品获得美国FDA认证就有数百项”!
对此,四川凡高律师事务所的宋浩伟律师表示:商家对其销售的产品获得FDA 510K批准的宣传若超出其真实含义范畴,或者商家对产品的功能、效果等方面的宣传用语与其就该产品向FDA递交510K申请材料中的描述不符时,就涉嫌构成虚假宣传和经营者欺诈。 专家提醒:FDA不是万能,在要掏钱下单购买家用美容仪之际、千万小心“FDA认证”的提法是否科学。用科学武装自己,做一个有知识的消费者。 陷阱二:前后对比图成了“照骗” 一些家用美容仪电商在自己的产品详情页中放置了“使用后”、“使用前”的效果对比图,这些对比图显示:该产品对皱纹淡化、面部轮廓的提升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但是记者还是发现:很多对比效果图的来源不明或者不是由科学研究机构经检测后提供效果验证报告;商家的做法通常是使用这样来源不明的对比图片来说明对所有人的效果,随后又在详情页里某些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写上“效果因人而异”。这样的功效宣传方式,消费者一定要当心!
这张“效果因人而异”的眼部美容仪对比效果图,第一张是明显的亚洲人。但其提供的文献来源里面并没有这张图,而且受试者年龄是年龄37-64岁。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品牌直接“跨行业”“调”用护肤品品牌或者生活美容机构的图片来为家用美容仪效果进行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