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属性和巨大的商机,备受企业和资本的青睐。面对社交电商开启的市场机会,企业们都摩拳擦掌,意欲占据一席之地,传统电商企业和零售企业如阿里、京东、国美、小米纷纷开启社交电商玩法,蜜芽、洋码头、唯品会、每日优鲜等大批电商平台也纷纷布局社交电商。对于企业而言,成为新的流量入口的社交电商,这块庞大的市场蛋糕企业能不能吃?应该怎么吃? 首先是社交,社交电商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电商无法突破的瓶颈。社交电商借助社交媒介渠道,吸引用户进驻获取流量,利用分享、关注等互动来促成商品的交易,通过内容激发用户兴趣,提升粘性和关注度。用户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更愿意为服务而买单,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方面下功夫。做好产品把控,提高差异化,才能吸引眼球。 其次是电商渠道,社交电商对供应链建设和物流的要求逐渐提高,渠道建设跟不上社交扩张的速度,就会导致断层。如何去提高产品品质,优化产业链和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是企业应该思考的命题。 社交电商是有着广阔的前景的,虽然都说社交电商的四大核心是IP+场景+内容+社群,但是以产品为主导的平台,最终是“商品属性”越来越重要。重视用户体验,加强渠道供应链的建设,给用户带来价值才是出路。 社交电商不仅考验企业的“硬件条件”,更考验企业的运营思路。从社交电商的运营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社交电商更注重的是“体验为王”,以用户为核心。如供应链物流配送等硬件设施固然很重要,但用户才是社交电商发展的动力,企业在尝试的过程中,将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相互结合起来,才可能成为趋势下的佼佼者。 频踩传销红线,热度与质疑并存 社交电商爆发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丑闻和乱象,由于野蛮生长、层级不清,导致业内良莠不齐,许多平台品牌借助电商的外皮,行网络传销之实,借此忽悠用户发展下线,赚取暴利。让这个为疲乏无力的市场带来生气的商业模式频频遭到了涉嫌传销的争议与质疑。 2019年4月25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2019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报告》统计发布了“2018-2019年十大电子商务法律关键词”。其中电子商务法、社交电商传销等关键词入选。 2017年5月,杭州滨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云集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指出云集招募店主的过程中涉嫌传销行为,因而下达958万的行政处罚。随后,其公众平台订阅号和服务号也被微信平台永久封号。 2019年3月16日,社交电商平台花生日记因涉嫌传销(直销)违法行为,被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4日责令处罚15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7306.58万元。 前有云集,后有花生日记,两起社交电商平台皆因涉嫌传销被罚重金,这无疑是给这个年轻的行业敲响了警钟。 商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是用户最关注的方面,社交电商灵活的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然而也因为其虚拟的消费模式,容易导致假货多、品控难等问题,极大可能成为社交电商平台发展的绊脚石。 社交电商最大的绊脚石,来自于行业缺乏监管。监管的手段跟不上爆发式的增长,监管的制度不完善,模糊了社交电商与传销的概念。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制存在着监管漏洞与盲区,这些漏洞和盲区一不小心就会让传销害虫钻了空子,成为它们的“藏身之处”,让人无法辨识,防不胜防,进一步拖累了社交电商的发展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