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月31日讯】(新京报)新京报报道,记者近日对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抽检公告进行盘点和梳理,从2017年国家及地方食药监部门公告数据统计来看,保健食品抽检6369批次,不合格98批次,合格率为98.46%。尽管保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较高,但部分企业未经许可生产经营和进口保健食品,利用网络、会议、电话、电视等虚假宣传,产品标签虚假标志功能、违法违规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等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保健食品行业目前存在“社会问题产品化、产品问题部门化”现象,也折射出20多年来保健食品科学功能评价以及营销方式带来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被欺诈,其原因有违法营销的趁虚而入,也有老人缺少关怀、对健康产品盲目依赖等综合因素。 作为保健食品市场准入和安全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背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与压力,一系列严格监管措施落在保健食品头上,新产品获批成为了“奢侈品”。但由于历史原因,保健食品行业90多张直销牌照由商务部批准、市场监管在工商部门,广告审批在食药部门,播放监管在广电部门,违法查处在工商部门,这种职责管理的交叉不清,导致监管弱化,超区域、超品种营销甚至成为保健食品直销的潜规则,一些违法的会议营销大行其道。 专家指出,国务院九部委针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行为展开的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专项行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把高压态势变成持续性的长效机制来综合治理社会现象和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动解决。 (原标题:保健食品“痛点”依然是虚假宣传)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