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直销企业的审批机制出现“微调”,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的审批权力,直销企业产品重大变更审批项目,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这意味着,虽然直销牌照的发放权还是在商务部,但直销企业的产品审批权已下移到地方。这在彼时被直销界内部解读为政府对直销行业的进一步开放,由此也对直销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就现实来看,直销行业壮大的同时,争议和问题也开始多起来。比如,产品审批权交由地方后,不排除在地方保护心态的影响下,直销企业的产品更容易“越界”违规销售,从而让直销牌照对于企业具体经营行为的实际管束能力被弱化。像权健被曝出存在虚假宣传的“天价鞋垫”及火疗等产品、服务,在一段时期内能够大行其道,或与此有关。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获得一定审批权的同时,也应担负起对应的“把关”责任,在流程上做好把控:对直销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予以全流程的跟踪追溯。 因而,直销牌照的相应审批权下放后,地方政府能否接得住,会否出现“一放就乱”等问题,在直销领域也应该引起重视。直销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非“一日之寒”,审批权与实际的监管责任如何挂钩,宜有制度层面的回应。 基于此,监管部门也需借对全国直销行业大排查之机,主动发现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问题,从而为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完善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诚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言,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直销行业监管体制,建立直销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大违法失信的成本。 (原标题:全国进行排查直销行业也是完善监管机制契机)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