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27日讯】(江苏新闻广播)“食品级”化妆品真的可以食用吗?“宝宝专用”产品,与普通产品有无差异?江苏省消保委7月25日表示:这些很多都是宣传噱头。江苏省消保系统上半年接到食品领域投诉20894件,其中不少涉及商家“偷换概念”。 一款重量仅 100 克的婴儿食用盐售价 49 元,一款 200 毫升的“宝宝专用”酱油 58 元…… 如今,无论实体商店还是电商平台,消费者都不难发现不少商品都打上了“宝宝专用”的标签。从宝宝专用洗衣机到婴童护肤品,从纸巾零食到油盐酱醋,甚至宝宝专用的饮用水,五花八门的“宝宝专用”商品价格并不便宜。 比起同类的普通产品,似乎只要是蹭上了“宝宝”专车,其身价就可以“合理地”翻几倍。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徐悦:“实际上,许多所谓宝宝专用产品,实际成分和营养价值与普通产品并没有太大差异。商家宣称的保健成分和健康功效也缺乏科学依据,不过是营销噱头而已。”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目前,我国很多产品标准并没有区分大人和儿童,市场上许多“宝宝专用”产品本身就是伪概念,纯属人为炒作。家长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宝宝专用”眼花缭乱的“功效”迷花了眼。徐悦:“在为孩子挑选食品时,要学会看清食品标签和标志,看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产品真正的营养价值,帮助孩子挑选合适的食品。” 徐悦说,同样的宣传“花招”还存在于化妆品领域。过去,为了凸显化妆品的绿色、健康、无害,商家喜欢使用“纯植物”“纯天然”等字眼。如今,随着这些带有“绝对性”的词汇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后,一些商家转而祭出了“食品级”“可食用”的大旗,极力暗示消费者:产品既然都可以吃进嘴里,用在身上更没问题。 对比多款号称“食品成分”“可食用”的化妆品配料表就会发现,这类化妆品很大程度上只是商业营销噱头。2021年以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发布消费提示: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的概念。 2021年9月出台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 规定》明确规定: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食品有关图案。此后,国家药监局又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 “消费者要认清,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 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原料要求、生产条件等,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它是否‘可食用’没关系。”徐悦说。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应施用于人体表面。如果当作食品摄入,则存在健康风险。消费者不要被“食品级”噱头所迷惑,那只是为迎合消费者追求安全的消费心理,要根据自身的皮肤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选购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原标题:“食品级”化妆品是误导 “宝宝专用”噱头多 江苏省消保委:别交“智商税”)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