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1日讯】(安徽日报)最近,体育健身、健康家居、医疗保健等健康消费渐成市场热点。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3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中,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为教育,其次就是医疗保健,占27.4%。 人们愿意为健康付费,既折射出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又反映出消费升级趋势。充满科技感的家用医疗设备、类型丰富的健康营养补剂、集远程医疗和在线问诊为一体的App……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健康消费不仅仅停留在治病上,健康产业外延逐步扩大细化,健康产品品类不断丰富迭代,健康消费需求加速释放。面对疫情反复带来的经济发展压力,如果积极创造条件,顺应健康消费潮流,就能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提振经济活力。 但健康消费有着较强的专业性,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有的医疗设备宣扬的神奇功效只是营销“噱头”,有的养老保健品价格虚高、以次充好,有的商家打着高科技健康消费的幌子进行传销,不仅侵害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也不利于健康消费行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生产经营者不能只盯着利益,忽视了责任。健康消费涉及医疗、养生、饮食等领域,运用科技手段、加快产品研发是好事,但在提供“互联网+医疗”、生物科技等跨界产品和服务时,需警惕把“虚假创新”作为提价的借口。 越是影响力大的品牌和企业,越应该加强自我约束,沉下心来做产品、做技术、做服务,以诚信赢得市场。同时,通过调研细分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体验,拓宽盈利渠道。 不同消费者健康需求各异,老年人看重“治和补”,年轻人青睐“养和防”,将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同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积极回应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诉求,着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这才是良性的行业发展生态。 对消费者来说,目前面临着无法甄别商品服务优劣真伪、遇到纠纷维权乏力的困境。改善市场环境,亟需监管部门保驾护航。市场监管既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又要畅通维权渠道,宣传普及健康消费知识,建立商品监测体系,让消费者敢于主动维权。 养生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科学理性的内核不能改变。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在购买健康产品服务时擦亮眼睛、理性科学消费,让每一笔健康消费都有价值、更安心。 (原标题: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如何让健康消费市场更健康?)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