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田昭夫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我们公司的历史可以说是努力实现井深先生梦想的一群人的故事。” 渴望获得更便捷、更有趣产品和服务是一般大众的心理。而只有当执着于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者成为凝聚力,野心勃勃的人才因此而蜂拥而至的公司才能真正抓住这一大众的心理。 当今世界拥有存在感的科技巨头大部分由充满个性的创始人领导,这似乎并非巧合。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提出“搜集和整理全世界的信息并使其可以访问”的目标。他们借此吸引网络、人工智能(AI)的研究人员及技术人员加入,掀起了自动驾驶等创新的潮流。 那么,这20年来索尼都在做什么呢?笔者认为索尼经营者的精力都用在了维持和管理创始人构筑的巨大组织上。 新设统管生产基地的公司、将委员会向设置的公司转移、与其他公司开展合作或解除合作、整理亏损业务等等。显然,索尼一直在忙于构筑坚实的盈利体制。 一方面,索尼给人以渐渐拉开了与普通大众距离的印象。 在“避免不计后果地追求规模”这一方针之下,索尼倒向了走高端路线。这是否存在自己主动减少与客户接触的一面呢?在游戏服务上,索尼虽然拥有比1年前增加3成的3420万名收费会员,但这与达到1亿人的电商巨头美国亚马逊仍相差悬殊。 被认为具有索尼特色的机器人“aibo”第一代于1999年上市,全新的思维曾受到关注。之后相关业务成为整合对象,但今年1月又以新款“重出江湖”。
为了新款aibo,索尼聚集了分散在公司内的传感器和AI领域人才,打造出了具有联网功能等符合当今潮流的产品。aibo能做出如狗一样逼真的动作,也会发出可爱的声音。 但也存在美中不足。aibo截至4月中旬的供货仅为逾1万1千台。多达4千个的零部件的组装并非易事,成为大量供货的瓶颈。约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的售价也并不算便宜。因此,aibo仍没有成为将科技送到大众身边的产品。 虽然已经开始利用过去的积累,推出还算不错的产品和服务,但仍缺乏改变世界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是索尼,这或许是曾在20世纪取得成功的日本大企业共通的问题。 日本企业眼下的业绩不算糟糕。上市企业2017财年连续2年刷新净利润新高,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但如果观察世界总市值前100家企业,1997年时索尼等9家日本企业入列,按金额计算占8%。但到2017年,日本企业减少至3家,金额占比缩小至2%。 在走进“创新企业”大放异彩的21世纪后,日本却仍面对着一个现实,那就是寻求避免风险、重视稳定的企业仍占主角。索尼的20年看起来也选择了力争成为这种“优等生企业”的道路。 日本的产业界缺乏新陈代谢。在推动创业的同时,大企业也需要由具有挑战精神的人才来担任领导。据称,在2019年春季毕业的大学生当中,索尼是最受欢迎的就职企业(理工科)。因此,该公司也需要培育年轻人的才干、不断孕育创业者的气概。 美国Facebook因数据的违规利用问题而动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游戏成瘾认定为疾病。虽然人们对科技的意识正迎来转变,但能够成功开拓新市场的一定是那些具有抓住大众心理的敏锐洞察力的企业。 (原标题:在远离消费者20年后 索尼再次创出营业利润新高) 责编:小美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