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剩下的9家门店中,其中一家门店店员直言:“受到疫情影响,门店消费者较少,公司承租压力较大,门店基本都是亏损状态,闭店或许是为了止损吧。”
多渠道谋翻身 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疫情前,万宁在华北区的业绩就不尽如人意,对于北京市场曾有过规划想要压缩门店,保留一至两个形象体验店。 据了解,万宁商品涵盖五大品类,包括护肤、彩妆、健康、母婴和个人护理,部分门店更设有由药剂师、美容顾问及保健顾问提供的免费咨询服务。 其实,万宁为了站稳内地市场,此前一直在不断调整。在今年“6·18”前夕,万宁中国8个城市的17家店开始实行门店升级改造计划,这是基于去年23家门店改造之后的又一次线下门店的调整,例如明确功能分区、增加新品专柜等。同时,大部分线下门店均使用自助收银系统,让消费者通过扫码选购、线上支付等数字化方式加强购物体验。据了解,还有部分万宁门店中使用具备刷脸功能的自助收银系统,该功能预计在7月底全面覆盖所有门店。 万宁方面介绍说:“今年上半年,我们推出大健康战略、二季度升级17家门店、会员权益升级等一系列业务拉动举措,助力消费市场复苏。” 而在线上渠道方面,万宁自2015年起开启全渠道经营模式。如2015年万宁在天猫国际开设了万宁官方海外旗舰店;2017年万宁中国打通了线上与线下万宁万友卡会员购物积分的通路;2018年,万宁与京东到家达成战略合作,万宁门店上千种SKU与线上同步,包括护肤、美妆、个护、母婴、健康等多种类别。 如何破局 随着美妆药妆产品入局者越来越多,加之疫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线下消费习惯,整体美妆连锁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凯度消费者指数推出的《拥抱后疫情时代新机遇》报告中显示,在今年1月和2月期间,美妆全渠道下跌了13%,但线上仍有7%的增长。 对此,万宁方面也回复称:“ 疫情期间,我们发力全渠道数字化营销,如小程序迅速上线。随着疫情风险的降低,万宁的线下业务也逐渐恢复,线上业务也持续双位数增长。” 在谈到未来时,万宁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总之,我们正在积极地整合资源,包括优化我们的店铺布局,批量进行店铺环境优化与升级改造,并打造更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指出,由于疫情冲击,今年整体美妆产业都受到较大影响,因为美妆产品并不属于刚需的产品,所以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除了万宁之外,同样来自于香港的美妆店莎莎在内地也表现出“水土不服”。根据最新财报显示,4月1日-6月30日期间的一季度,中国内地、马来西亚和电商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下跌27.8%。除了业绩下跌之外,自2005年在上海开设内地首家门店以来,截至2020年6月30日,莎莎在内地仅有43家门店,占领市场的速度相对较慢。 同样,在类似业态屈臣氏的最新财报中可以看出,屈臣氏在内地市场也经历过“一番煎熬”。根据2019年全年财报显示,屈臣氏去年全球销售额为1692.25亿港元;中国区销售额为245.9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屈臣氏同店可比销售增长2%,排除新开店铺对老店的影响,同比增长5.5%,这意味着屈臣氏历经四年才扭转了同店销售负增长的局面。 虞坚指出,万宁作为香港牛奶公司旗下品牌,发源地是以华南广东为核心区域,然后逐渐向华东蔓延和扩展的。而华北或者西北地区,并不属于该品牌具有优势的区域,所以在这些区域的经营就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如在偏离核心区域的地方重新树立品牌形象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难度也较大。 “上述问题,不止万宁,包括很多区域连锁想要扩展到其他区域,其实都或多或少碰到这些问题。” 虞坚直言。“若是万宁能够收缩战线,然后把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广东市场,或者是南方的一些省份拓展,反而对企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能够更好地找到增长机会。”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也表示,美妆市场仍有很大的需求,万宁之所以遇到目前的问题,其实是品牌模式和现在消费需求存在落差。同时网上消费增强,线下产品容易被替代,美妆集合店均遇到了增长瓶颈。赖阳同样指出,类似屈臣氏、万宁这类美妆药妆品牌集合店的市场是逐渐萎缩的,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可行的转型方案,暂时压缩市场对整体公司的发展而言其实是相对稳妥的。 北京商报记者 闫岩 刘卓澜/文并摄 (原标题:北京万宁部分门店关闭 美妆连锁的群体困境)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