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4日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1月30日,在“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主场活动召开前夕,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北京食品学会、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承办的“后疫情时代特殊食品产业的新机遇”专题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特殊食品行业如何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乳制品迎来发展机遇期 疫情期间,国家发改委把牛奶列入物资保障类别,卫健委号召全员每天摄入300克奶及奶制品,以提升身体免疫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在发言中指出,乳制品具有优良的营养特性,在特殊食品制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是特殊食品重要品类。伴随我国特殊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乳制品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 他表示,“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婴幼儿配方乳粉需求增加,同时国产奶粉品质和消费者信心提升等诸多因素,为我国婴幼儿乳粉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研发总监刘彪表示,随着消费者对提升免疫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关的食品、饮料和补充剂销量飙升,而这种需求也扩大到婴儿食品市场。 特医食品需规范经营与合理应用 一老一小是特殊食品的重要消费人群,特别是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症以及各种慢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显示,膳食可以减缓老龄人群的认知衰退。健康研究与神经心理学专任教授、德国国际运动与营养学会主席、德国《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杂志》主编Klaus W. Lange建议,健康食品产业应该更多地加入到预防阿尔茨海默症过程当中。公共卫生应该重视膳食和运动的有效性,并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进行治疗评估。 调查显示,医院和患者是营养不良最高发生场所和人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石汉平教授表示,营养不良在临床上并发症增加、延长治疗费用增多等危害性远远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他呼吁,应该充分认识到营养不是支持、补充、辅助而是治疗,而且是一线治疗。应该把临床营养学纳入医学必修课,加强营养科学研究,建立国际上最大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数据库。 相似看法的,还有菲仕兰食品配料成人营养市场总监田风华表示,中国消费者尤其超过65岁的消费者对肌肉的质量和力量非常关注。肌肉可以保证身体机能,加速新陈代谢,帮助伤口愈合。保持肌肉的必要条件,就是蛋白质和运动。 除了一老一小,对于格外需要关注的孕妇,特医食品也能发挥积极作用。乐斯福集团乐斯福诺斯事业部商务拓展经理李云川介绍,叶酸作为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为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可用于治疗由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也是孕妇的营养素补充剂。超过50%的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病例与妊娠初期叶酸不足有关,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NTDs的发生率。长期补充叶酸也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最后,石汉平教授指出,国际上特医食品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它在我国仍然属于新兴事物,不论是临床医师还是病人自身对特医食品的认识都存在不足。因此,推动特医食品的规范经营与合理应用十分必要。 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产业释放新活力 随着健康管理逐渐成为全民刚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消费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总体水平显著提高,早在2016年,产业规模就已经达到4500亿元。 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樊红平副司长介绍,当前保健食品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创新进展缓慢。这成为保健食品行业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因,也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推动技术创新、解决市场供需不平衡放在重要位置。 随着保健食品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尤其是备案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新品上市速度,释放了产业活力。2016年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施行之前,已注册的维生素矿物质约4000多个。从2017年5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备案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备案的维生素矿物质产品达6576个,还有国外备案的317个。短短三年时间,保健食品备案产品的总量超过过去20年批准维生素矿物质产品的数量。近期,市场监管总局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保健食品相关政策,为提升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通过不断加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樊红平副司长介绍,近年来,通过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保健市场“百日行动”、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整治,保健食品行业整体稳中向好,国家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非法添加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不只是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监管也在不断完善当中。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姜毓君教授认为,我国的特殊食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管和保健食品有所不同,经历的时间短、要求比国外更严格,因此没有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直接借鉴,需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也要通过借鉴国外一些更先进的做法不断完善。 相对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我国发展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营养一室主任刘爱东研究员介绍,根据对我国特定医学状态下的人群疾病情况、患病率所做的统计显示,特殊疾病状态下人群的患病率不断增加,这也给特医食品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慢性病人群对于特医食品的需求也有待满足。 刘爱东建议,修订标准时可以侧重于满足不同人群个体化和精准化的临床需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需求量大,但缺少标准,需尽快完善;发展特医食品组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自由组合和搭配;对于现有的标准在执行过程当中的一些指标的特异性,还有营养素的质量进行评价,要进一步明确。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 特殊食品迎来发展新机遇)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