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8月20日讯】(中国食品报)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上升到了新高度,健康消费也正在逐步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据新产品数据库显示,在亚太地区食品饮料及保健食品新产品包装上涉及减压、助眠作用的占比从2018年的0.5%增长至今年的1.1%。情绪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关心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01 “安慰食物”销售额增长超三成 在过去的2020年,为了克制情绪,寻求美味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从根本上来说,“舒服”就是吃的意义所在。虽然有些人在冰淇淋或自制巧克力蛋糕中找到了他们的情感创可贴,但其他人则寻求更谨慎的方式来克制他们的情绪。后者通常会赞同健康品牌在食品和饮料中,添加减压、镇定和促进睡眠的成分——这些成分迄今为止依然主要以补充剂的形式出现。关于这些成分的科学研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安慰食物”的概念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 2020年消费者对健康的重新认识,将作为新冠病毒的一个意外的“副作用”被载入史册。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消费者对健康理解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健康和幸福的看法已经从仅围绕身体本身,转变为认识到精神和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 数据显示,10个美国成年人中有4个报告在疫情期间出现了焦虑或抑郁症状,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有11%的人在2020年1—6月期间就已经报告了同样的症状。因此,继续解决压力和睡眠等问题是最重要的。世界仍在等着从这场危机中全面复苏。因此,对消费者来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应对大流行所带来的所有后遗症,是必须的。 对压力管理、情绪支持和睡眠补充剂的需求反映了这种必备的状态。这类产品在大众和自然渠道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5.7%,2020年1—6月的销售额总计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8亿元),而2019年同期仅为2.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1亿元)。 众所周知,美味的食物能起到安慰人心的作用,而且被广泛采用。一些长期实施的流行病管控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的幽居病感。于是,零食的诱惑变得更大了。 当情绪食物和饮料的成分与平静和放松有关时,它们最有价值。在压力的情况下,用洋甘菊、柠檬香油、肉桂、红景天和其他已被证实或至少被普遍接受的提取物成分制成的茶,有助于缓解压力。 消费者对情绪食品的接受程度与对自我保健和健康习惯的认识日益提高之间存在一种“共鸣”,这包括从选择有机食品到减少糖类摄入的各个方面。 利用食物来改善情绪还有另一个好处,许多活性成分与食物一起食用时能更好地被吸收,而且像饮料这样的液体形式在胃肠道中移动得更快。相比之下,补充胶囊和片剂必须首先分解,然后才能让它们的活性物质溶解,并被身体吸收。 02 形成定期消费是“安慰食物”面临的挑战 至于哪些改善情绪的成分在食品和饮料配方中发挥了作用,植物性成分因其长期以来用于帮助睡眠和催眠,不仅给消费者留下了天然的印象,并且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而且在制造方面,它还可以让品牌摆脱关于配料的监管担忧。 药物活性的天然藏红花提取物的销量随着对镇静剂的需求而增加,一直在上升。之前的临床研究已经确立了它支持情绪和放松、减轻压力和改善睡眠的能力。最近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服用藏红花提取物超过8周的受试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所改善。 益生菌已经在这个领域创造了纪录。科拓生物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益生菌Probio-X或可缓解远航船员焦虑压力并维持肠道菌群稳态。而另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发现镇静益生菌改善了服用该成分的受试者压力和焦虑的心理和生理标志物。 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经过科学证明的方法,通过服用益生菌来控制日常压力。配方师在开发情绪食品和饮料的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于传统营养品的方法。在食品或饮料中添加任何功能性成分都会对加工、货架稳定性、溶解性、味道等带来挑战。 任何一个食品或饮料开发商都知道,消费者爱喝、吃美味的东西,促使业界将重点转向如何将这些原料(其中许多是苦的)与其他调味品结合,以开发出美味的食品和饮料。 此外,产品的吸引力、消费者的依从性都是需关注的因素。毕竟,只有当消费者觉得有必要定期消费时,提升情绪的食物或饮料才会起作用。这些产品必须与日常消费挂钩,而不是偶尔消费。 品牌在对其产品做出承诺时也必须保持谨慎,划清诊断、治疗、缓解、治疗或预防疾病界限的重要性。品牌用严谨的科学证据来支持任何主张。 随着对改善情绪活动的研究进展,这方面的证据只会越来越多。关于情绪和放松的新研究正在进行,为活性成分提供更多的证据。这将为工业界和消费者提供更多可接受的情绪食品和饮料配方。 (原标题:“情绪健康”需求井喷,含有这些成分的食品迎来新发展机遇) 责编:小美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