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6月14日讯】(营销学大霖DaLin)电商领域被淘宝、京东两大巨头争强称霸多年,过去几年,虽然诞生了很多垂直人群和品类的机会,但电商创业者依然困顿于昂贵的流量。如今,统治终于出现了裂痕,被淘宝、京东耗光的流量红利,终于在微信生态被重现。社交电商最早起源于个人微商,随着QQ、微信等社交软件用户数量的增加,部分小众美妆品牌以此作为分销渠道,进行产品销售。随后,“微商”概念兴起,一批个人微商从业者开始融入社交分销平台成为店主,凭借分销及带货能力迅猛扩张。2016年起,多家社交电商平台受到资本青睐,各类垂直型内容平台崛起。 当下,微信生态拥有10亿月活用户,占据了用户55%的在线使用时间,触达了传统电商大量未能有效覆盖的用户群体。从百亿云集到千亿拼多多,再到过去两个月社交电商的集中爆发,无一不说明着这一领域的巨大机会和潜力。但无论是一些社交电商曾陷入的传销质疑,还是产品山寨问题,都警示着新经济领域必须遵循的底线和游戏规则。 中国互联网创业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匿名社交经历过数次的起起落落,没有一个产品最终有好的结局,但是匿名社交这类的创业,却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社交电商也是这样的,拼团和社群之后,分销商模式的社交电商从去年开始成为创业风潮,高分佣和优惠吸引大批人涌入。这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充满了诱惑的同时,又一直游走在灰色的边缘。有足够的动力吸引人们使用,但是一旦市场规模起来后就会失控。人性贪婪的蔓延,导致市场规模难以做大,游戏规则决定了天花板。 社交+电商,是一个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转换为商品交易并产生价值的过程。让商品信息在社交关系链里产生主动分享与传播,低价的有便宜可占的东西可以做到这一点,而除了低价以外,很显然还有更健康更美好的东西,可以产生分享与传播,这就是:我已经验证过、使用过的,我自己都喜欢的,足够好的东西,我愿意分享给更多人。 比如:一个宝妈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放心喝了6个月的某款奶粉,社交分享传播后很容易产生社交+电商的美好化学反应;一个刚刚收到原产地直采直发特级火龙果的办公室白领,社交分享传播后很容易产生社交+电商的美好化学反应;一个十足吃货获得了某个让自己尖叫不已的特色零食,社交分享传播后很容易产生社交+电商的美好化学反应;……而这些碎片化的分享场景,在移动社交时代被整合起来,一个个完全不同于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健康生态开始出现。 社交电商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物种,其实商业形式上,就是淘宝客,淘宝旗下一个以CPS交易效果为站外流量销售效果分佣的模式。 如今的社交电商,如果说和淘宝客有什么不同的话,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环境的变化,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淘宝客的阵地从各个网站转移到了现在的社交微信上。 另外一个是参与主体的变化,从中小网站主到普通微信用户,资源依赖从流量变成了人脉。 从传统货架电商到社交电商,社交电商利用网红、直播、微信、短视频、游戏等超级入口进行转化,从不同场景连接,让社交电商自带流量。 由传统电商"1对多"的客户服务,升级为"多对多"服务,更容易变增量为存量,开发巨大的潜力。 社交电商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不仅是消费者,同时也是店主,是零售商,每个人都是平台的主人,只要裂变就有流量,有了流量就能创造价值。 (原标题:行业乱象?社交电商时代的出路何在?)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