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27日讯】(作者:张彧)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了“微商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行为越来越多”的新闻。比如,有商家将几捧西地那非粉、几捧玉米粉,放在脸盆里混合搅拌后装入胶囊,就宣称这是具有“补肾”等功效的“保健品”,继而在网络上大肆销售;还有电商、微商在网络上销售含有西布曲明、酚酞等在食品中禁止添加成分的“三无”减肥胶囊…… 从现实来看, 微商乱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在于一些微商从业者法律意识淡薄;二则在于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差;三则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监管的疲软。尤其是,微商依托社交平台,在熟人圈里进行推广销售,使得微商交易带有私密性与闭环传播特点,给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因为,微商卖假药的最大特点是,推销商品和实现交易主要通过微信完成。微信之外,留下的线索少之又少。但微信带有私密性与闭环传播等特点。一般而言,微信群里发生的事,只要内部人不主动透露,外面的人就无从知晓。此外,微信朋友圈其实也是一个熟人圈,微信朋友和群员,很多都是熟人。这样,即使有人被侵权,只要事情不是太大,往往也因当事人抹不开面子而作罢。 正如相关执法人员所言,警方对微商非法销售有管辖权,但主动搜查很困难。此外,由于缺乏有力的科技手段,目前市场监管部门也主要侧重对企业自有网站、电商平台等发布的虚假广告、虚假信息进行监测,技术上还无法对微商卖假药之类的情况进行监测。也就是说,由于微商卖假药有熟人圈作为遮羞布,司法和技术手段,都难以突破这个坚固的掩体。 事实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从事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应当具备药品经营资质。以微信为例,运营方就须对不法经营行为实施有效规制。微信安全团队就曾表态,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坚决处理、严厉打击,而且一批违规账号得到了惩治。 当然,打破熟人圈,并非没有办法可想。《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连带追究模式,可以强化群主的管理责任,让群体或管理者能够及时叫停微商推销假药等违法行为。 总之,我们不能让社交电商平台成了监管盲区,成了法外之地。要尽快形成合力,打击微商违法销售的行为。 (原标题:打击微商违法销售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蓝莓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