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28日讯】(证券日报)与共和国同龄的吴以岭,从籍籍无名的中医科大夫到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创立河北省第一家登陆国内A股市场的中药企业,他用40年的时间潜心研究“络病”理论,并用“通络中药”打开了通往国际的大门。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这家位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上市企业,专访了这位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起来的董事长。 传承创新络病理论 研发系列专利中药 来到以岭药业,映入眼帘的是产业园区里一对高大气派的“姊妹楼”,北侧大楼是以岭健康城,南侧是集多个研发平台于一身的科研大楼。 进入科研大楼,记者看到整齐陈列着出自以岭药业的各类专利新药,如连花清瘟、通心络胶囊等。据以岭药业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公司展出的这些专利产品均为吴以岭在研究络病理论的基础上研发的新产品。” 谈到以岭药业与“络病理论”结缘,吴以岭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我是在1979年读研究生时候开始研究络病理论的,研究课题是活血化瘀,通过研究发现很多药物的临床效果非常独特,但又不属于活血化瘀药,后来查文献才知道是治疗络病的药。” 彼时中医药界治疗心血管病一直延续以“活血化瘀”的思想为指导,但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才能找到治疗心血管病新的、有效的方法是吴以岭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 基于前辈的智慧,吴以岭大胆创新,并提出了“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治疗方法。吴以岭回忆道:“古人对于络病的研究只有零散的论述,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络病理论体系,自此,我将络病理论当成重要研究领域。在读研期间,我做了6000多张研究络病的卡片,全部是手写的。”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临床实验,吴以岭发现自己利用通络的方法改善和修复血管组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据吴以岭介绍,中医药的研发往往需要长达10年或2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市场销售。“1982年,我用络病学研究出三个方子,经过15年到20年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后,才成功将这三个方子转化为中成药,这三个中成药就是公司目前主打的治疗心脑血管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吴以岭告诉记者。 提倡“五位一体” 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 40年来,吴以岭一直致力于络病理论传承创新,首次构建络病理论体系,不断将理论创新的药方应用到临床中,将检验后的有效处方转化成新药,再将新药进行产业化,他总结道:“这是借鉴现代技术以理论原创带动临床疗效、新药研发,从而形成‘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模式。” 谈起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模式还要回溯至吴以岭最初的创业经历。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构建络病理论,是为了解决临床治疗难题,但是学术创新不能停留在纸上,要解决临床看病的实际问题。” 研究生毕业后的吴以岭开始在河北省中医院通过络病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将“通络中药”研制出来。然而,研发成功后,如何实现产业化成为一大难题。“那时候缺乏科研人员与市场的连接机制,研究出的药物无法产业化。而好多企业需要产品,但又找不到。直到1992年,河北省成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了推广通络中药,我创办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也就是以岭药业的前身。”吴以岭谈道。 有人评价吴以岭“做学问做到院士,做企业做到上市”。对此,吴以岭坦然称:“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自然需要上市的。” “年内我们的10个产品中,有7个进入了今年新的医保目录,有5个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药目录是国家的基本需求,也是通向市场的通行证。”吴以岭说道。 10月9日,公开信息显示,由以岭药业和北京以岭提交的“连花清咳片”新药注册申请已获正式受理。在吴以岭看来,“拿到药号仅是一个新的研发阶段的开始,只是取得了上市的资格,之后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