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3月12日讯】(思享食堂)今天,中国经济的主题是“产能过剩”“去产能”“去库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与整个经济大环境相反的是,不少直销企业却在“大张旗鼓”地扩大产能。为什么直销在与传统行业“背道而驰”? 一、2017年,“扩大产能”仍是行业的主基调 2017年,业内直销企业大手笔的“扩大产能”不断:无限极完成改造营口生产基地(总投资额15亿元),升级改造生产线;康美投资80亿元建设康美健康城;金日(中国)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额4亿元的长泰生产基地奠基;完美总投资额5.3亿元的淮北生产基地顺利奠基和动工,投资额2.6亿美元的扬州二期工程、扬州财富广场即将投产;致中和高管考察广西生产基地,布局健康产业;富迪扩建高明生产基地、增建义乌基地;隆力奇则远赴海外,初步投资2000万美元,在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建造日化生产基地;苏州绿叶在苏州、廊坊扩建和增建产业园…… 这些企业的举措无不透露着一个信号:企业在加大生产基地建设力度,扩大产能。为何在产能过剩的今天,他们却选择扩大产能呢? 二、中国直销为什么能“背道而驰” 直销的本质是商品流通的一种方式。在产能过剩、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为什么直销能够持续产生需求?我们认为,主要是直销模式满足了大环境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直销市场处在成长期,市场需求远未饱和 直销行业虽然已经有近30年历史,但行业历经波折,直到2005年之后才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整个行业在总体上还是处在上升发展阶段。产能扩张的实现,正是因为部分产品市场还没达到饱和,显示出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17年行业的规模超过2200亿元,到目前拿牌企业的数量是90家,行业从业人口约为3000万人。相对于许多服务行业,直销行业的上述数据并不大,甚至是相对于欧美发达的直销市场,各个指标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正是因为这一阶段,药企、纺织企业、酒企等传统企业纷纷涌入直销,港资和尚未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也陆续进入中国。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扩大产能自然就成为了行业的基调。 2.消费环境的变化给产品和成交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直销企业只有生产厂房。今天,直企的生产基地已经由单一的流水生产线,向多功能的综合性园区转变,涵盖体验、研发、生产等多项功能,成为成交系统的关键环节。如无限极的营口基地、康美正规划的健康产业园、龙润集团的健康产业园(云南理想)、辽宁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御龙山康乐理疗中心”、内蒙古宇航人公司的沙棘生物发酵工程产业化项目、玫琳凯的彩妆工厂等正是生产基地功能更加多样化这一趋势的体现。到2017年,这种复杂的多功能定位已经成为了行业共同的选择。 从产品种类上看,今天的直销公司卖的产品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不止如此,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直销企业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直销从过去的主营或唯一业务,变成了企业平台的入口,用直销来引流,用微商来锁定客户,用线下的各种多元化服务和产品来增值。生产基地从过去的生产功能上升到了成交系统的关键环节,企业各项成交活动的落脚点。这给直销企业的生产基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3.用户价值催生更先进的生产基地 过去,在直销中,生产基地只是产品生产线,但是今天,生产基地无论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的功能,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围绕用户价值这个核心进行的。外在的变化是,基地规模庞大,变得更美丽,不再是几个车间,而是成为了一个充满现代感、高科技感、艺术感的健康产业城。内在的功能变革就更多了,从过去单一的生产功能,变成集研发、生产、文化展览、教育培训、成交、生活为一体的功能群集合,注重用户体验和成交。例如,权健的生命科学产业园、三八妇乐时代广场、隆力奇的养生小镇等正是用户价值导向催生的产物。 4.企业整合资源力度逐渐增强 在市场体量不断增大和产能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国直销业对资源的配置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整合了更多传统和新兴行业的资源,例如医药、保健行业、化妆品行业、医疗器械业、生态农业、旅游、娱乐文化等,并且整合海外的原料、研发和生产资源,其资源集聚效应正在凸显。例如,绿叶集团整合澳大利亚第三大私立医院集团——Healthe Care Australia Pty Limited;无限极开辟第一个海外原料基地;康力整合澳大利亚庄园等。无限极研发中心还将目光投向海外,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成立“剑桥无限极研究中心”。 研发和生产走在市场的前面。从2017年行业的研发和生产举措来看,扩大产能满足需求是整个行业的基调。这是为什么在许多行业遭遇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直销业却普遍在扩大生产,不断向外整合资源的原因。 (原标题:在产能过剩的今天,直企为何“背道而驰”扩大产能?)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