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2月28日讯】(三株)“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在谈到儿时的苦难经历,吴炳新坦然道:“像我这个岁数的人,没有谁没吃过苦?在敌伪时期、在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期,在三座大山压在头上的时期,能有好日子过吗?建国后在修复战争创伤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十年动乱时期,能有好日子过吗?苦,并不是别无选择的东西,但它有时使你无法摆脱,问题的关键是你要学会在苦中磨炼,在苦中奋起,在苦难中铸成钢铁般的性格,这样苦就成了你人生的助推器。”
1938年6月17日,吴炳新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上庄镇邢格庄村一个穷苦人家,他5岁丧父,6岁丧母,兄妹八人当中,活下来的只有年长他17岁的大哥和最小的他。无论大哥怎样的疼爱,无奈家道清贫,吴炳新8岁起,便开始跟着大哥一起下地干活,挑起生活的重担。 1949年,吴炳新11岁,那年他终于上学了。他说,是共产党给了他上学的机会,他永远感激党。自幼聪明过人的吴炳新发誓要学出个样子来。他告诉自己,读好了书就能自己养活自己,读好了书就能有立足之地。 吴炳新在学校如发了疯、着了魔一般,发奋学习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没有课本,他自己抄;没有纸笔,就用树枝在地上写。他争分夺秒,拼命自学往前赶课程,因为他要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仅用四年时间,吴炳新就完成了六年的高小课程。因生活捉襟见肘,高小之后,吴炳新就不得不中断了他的学校生活。离开学校,吴炳新并没有停止学习,他开始四处找书读,凡是能借到的书,都借来读。他读过《四书》、《五经》、《千家诗》、《百家姓》、《增广贤文》,读过《唐诗宋词》、《离骚》、《九歌》等等。 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中华传统文化滋润着这颗幼小的心灵,让吴炳新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精忠报国”,像屈原、岳飞、司马迁、文天祥、杨家将一样。
1954年,村里成立了初级社,16岁的吴炳新当上了初级社的会计。他做账仔细,对百姓负责,乡亲们都说:“炳新掌算盘子,我们一百个放心。”后来高级社成立,吴炳新又担任了十一个村的总会计。由于工作认真,业务出色,他被选为烟台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几年的会计生涯,使吴炳新对财务知识有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为以后经营企业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