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标准待精细化 国内的胶囊产业,整体规模近30亿元,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包括苏州胶囊、力凡胶囊、黄山胶囊、广生胶囊等。在“毒胶囊”事件后,有行业人士向记者反映,国家对金属铬含量的监管有明显加强。 目前,国家对空心胶囊的规管主要参考《中国药典》,当中特别将“铬”从重金属的检测中单独列出,要求按照标准方法检测,含铬量不得超过2%。“在2010年时,中国药典已经将此项单独抽出,但业内一直没有重视,其中的原因也包括了检测仪器比较贵,但毒胶囊之后,监管部门明显加强了对重金属的检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在业内看来,监管标准还需要细化。今年先后获得了赛诺菲、拜耳的大额订单,与雅培全球层面的战略合作也在进行中,曹胜辉说,力凡胶囊为走出海外布局了至少5年,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很多其他国家对空心明胶胶囊的监管方式,“相较而言,国家对胶囊的监管还处于粗放型阶段。” 曹胜辉首先以重金属举例,对于其他重金属,目前国家主要使用“炽灼残渣”的方式判断,要求不透明胶囊的杂质在2%以下。“但现在好的企业,基本可以将杂质控制在百分之零点几,1%左右的也大有人在。而且,不管是百分之几,重要的是里面到底含了什么东西,到底是土壤还是其他重金属。” 除了重金属外,曹胜辉还建议,国家应该将抗生素、激素等检测都加入检测范围。“其实在国外,对生产用水系统也非常关注,我觉得这方面中国也可以参考。比如美国,它主要对电导率、有机碳总量进行检测,前者主要是检验杂质的含量,要求在1.1ml以下,而我们国家的标准是7~10ml,后者则与洁净度有关。虽然检测项目不多,但抓住的都是关键点。” 2012年毒胶囊事件回放 事件起因: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高超标90倍。“毒胶囊”事件就此引爆。 波及企业: 4月16日,通化金马宣布召回清热通淋胶囊部分批号产品。 4月19日,修正药业表示已经停止羚羊感冒胶囊销售、全面召回并封存该批次产品。 5月28日,白云山A、通化金马、西南合成、华润三九等药企因涉嫌铬超标被深交所紧急停牌。 处理结果: 药监局5月26日通报结果,对全国生产胶囊剂药品的1993家企业进行了抽样检验,其抽验胶囊剂药品11561批次,合格产品10892批次,占94.2%,铬含量超标的不合格产品669批次,占5.8%。存在铬超标药品问题的生产企业254家,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已立案调查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236家,停产整顿42家,查封生产线84条;吊销药用胶囊生产许可证7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13家。▲ (原标题:中国每年空心胶囊使用量达2000亿粒 保健品系大用户 责任编辑:小秦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直事儿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