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17日讯】(中国搜索)“10年后纸币将消失,数字货币的春天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近期市场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热度不减。然而,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一新概念炮制一个又一个骗局。 近日,央行货币金银局官网发布《关于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数字货币的风险提示》。央行强调,“我行尚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机构和企业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无推广团队。目前市场上所谓‘数字货币’均非法定数字货币。某些机构和企业推出的所谓‘数字货币’以及所谓推广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行为可能涉及传销和诈骗,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理性谨慎投资,防范利益受损。” 26种数字货币涉嫌非法传销 无独有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结合互联网传销最新特点和模式对2016年出台的《互联网传销识别指南》进行更新。本次《互联网传销识别指南》(2017版)相比去年主要新增数字货币传销以及微信传销两大部分。在数字货币传销部分,《识别指南》指出,数字货币的理解需要一定的门槛,大部分投资者并不懂数字货币,很多传销分子利用这点进行传销行骗,将“数字货币”的概念与传销结合起来,形成“传销式数字货币”。 这份指南点名26种所谓数字货币都是披着或者疑似披着数字货币的外衣进行非法传销的项目。分别是:珍宝币、百川币、SMI、MBI、马克币、暗黑币、MMM、美国富达复利理财、克拉币、V宝、维卡币、石油币、华强币、CB亚投行香港集团、币盛、摩根币、贝塔币、世通元、U币、聚宝、21世纪福克斯、万喜理财、万福币、五行币、易币、中华币等。 数字货币是什么? 对于很多人而言,数字货币的概念云里雾里。但不容置疑的是,数字货币有别于虚拟货币。 人民网称,虚拟货币是非法币的电子化,其最初的发行者并不是央行。这类虚拟货币主要限于特定的虚拟环境里流通。而数字货币是可以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但只有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才是法定数字货币。 事实上,早在2016年1月20日,央行曾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表示正在推进数字货币研究工作,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据悉,央行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于2015年初进一步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国际上数字货币的发行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货币生成机制和货币供应量是需要调节的。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主要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高便利性。总体看,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时会对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的供给和创造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做出充分考虑。 揭开“传销货币”骗局 “拉大旗作虎皮” “中国第一虚拟货币!一年至少三倍回报!中国管理科学院主管!”,这种一夜暴富的好事听着就不靠谱,但身边还真有人相信,最终血本无归。为何血淋淋的教训屡次在“数字货币”圈子里上演? 据中国青年报道,今年年初被警方破获的“中华币”介绍材料宣称,“中华币”是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设计、中兴同寿(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研发的数字加密货币。其发行平台“中国网超”系受商务部等5部委的委托搭建,该平台是中国“数字货币教学实践示范基地”之一。但据记者调查发现,中管院官网上并没有关于“中华币”的信息。而近年来借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名义行骗的事件却层出不穷,颇耐人寻味。 对此,内人士指出传销货币之所以能让很多人上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常拉大旗作虎皮,伪造官方人士、权威机构的背书,把项目包装得十分高大上。依旧喜欢扯上“背景深厚”、“高层支持”的外衣。 “动静结合精心布局” 据北京青年报在《揭秘传销式数字货币骗局:传销头目一到返钱高峰就关网跑路》报道中称,“传销式数字货币”宣传的收益模式一般分为“静态奖”和“动态奖”,都是想满足一些人“赚快钱”的梦想。“静态奖”指购买数字货币产生的收益。想得到“静态奖”,投资者必须缴纳入会费。 以2016年,湖南常德警方破获了一起美国未来城“万福币”特大网络传销案为例。“万福币”的“静态奖”就是,“只要缴纳一万元人民币即可注册成为会员,不发展会员,只等万福币价格上涨,即可躺着拿钱,一年收益率稳赚3倍左右,如果发展得好也可能达到5至10倍。” 此类“静态奖”式骗局已屡见不鲜。据中国网报道,中华币的“静态收益”模式是,注册成为“中华币”会员即可购买中华币,门槛为一单500美元(汇率固定为6.9,500美元即3450元人民币)。每单500美元中的一部分会作为推广费用被扣除,剩下的钱每天释放2%用于购买会升值的“中华币”,最终保证三年保底6倍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