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10月19日讯】(法人网)一家名为江苏银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银德)的“私募机构”,在苏州各大商业街附近向过往的中老年人派发传单,强势兜售“私募基金”。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不仅私募牌照早已过期,模式涉嫌自融,理财产品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伪私募”。 今年刚过六旬的张阿姨,家住苏州星海生活广场附近,最近出门时遇到了“传单理财”。她告诉《法人》记者,当时有位自称是江苏银德的年轻业务员,向她手中塞了份理财基金宣传单和理财收益表,并声称该公司推出的理财基金收益高风险小,起投资金为5万元,年收益率最高可达10.9%,承诺到期还本付息。 “为了推销理财产品,业务员陪着我走了好长一段路,途中他还主动提出要帮忙拎东西,但被我婉言拒绝了。”张阿姨表示,他们表现得越是热情,反而让自己越觉得害怕。 江苏银德投资管理与南京禧德的工商信息 据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江苏银德成立于2014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张志远,注册资金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投资管理、营销策划等项目。记者注意到,目前该公司在全国设立了10家分公司,其中苏州、宁波、济南、广州四家分公司已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针对投资者提出“该理财产品是馅饼还是陷阱”的疑问,《法人》记者近日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基金最高收益10.9% 6月26日,《法人》记者来到位于苏州环球财富广场1幢33楼。走进江苏银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工作人员主动迎了上来。 当得知记者前来咨询投资事宜后,一位姓季的理财经理立刻向记者推荐了两款正在热销的理财产品,分别是“禧德教育产业投资基金”和“银德基金”。 据季经理介绍,禧德教育产业投资基金发行规模为2亿元,起投资金为10万元,根据产品周期不同,预期年化收益率也从8%到10.9%不等。而银德基金最低投资额为5万元,承诺到期还本付息,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0%。 季经理告诉记者,投资者需要与江苏银德签订《南京禧德东沟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合伙)之有限合伙协议》、《南京禧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股份约定式收购协议书》,然后通过刷pos机将资金打入公司账户,即可坐享收益。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私募基金销售的对象有入门门槛,投资单个私募基金不能低于100万元,而且推荐时必须提示风险。 但在暗访过程中,季经理只是不断讯问记者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却从未问及记者对理财风险的认识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等问题,并且一直强调他们公司规模大、产品安全性高等。 之后,见记者仍对投资风险充满顾虑,季经理又进一步介绍称,“实际上,这两款理财产品同属一个项目,是江苏银德以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支持教育产业发展的项目。” 季经理还说:“我们募集到的资金将全部服务于南京禧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教育产业,同时该公司也将为两款理财产品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所以投资者完全不用担心有风险。” 模式或涉自融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禧德文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禧德)是一家涉外文化服务型企业,致力满足人们涉外文化的提升、交流需求,致力于整合东西方文化交流资源的渠道平台。但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与江苏银德法定代表人均为“张志远”。 南京禧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针对“左手操盘项目,右手管理基金”的“吸金”模式,张志远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回应称,“江苏银德实际负责人是付总,我只是挂名法人,付总此前是在平安保险任职的,但由于《竞业禁止协议》的原因,他不方便做公司法人,近期将办理法人变更手续。” “南京禧德资金充裕,无不需募集资金。”张志远表示,此前他曾在平安保险就职多年,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如果想募集资金,只要向他们募集即可,无需发传单向不特定人群募集。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得到与张志远回应相左的说法。据季经理称,“从今年3月销售至今,公司已相继成立3家合伙企业,并且均对外销售该理财产品,其中银德基金销售相当火爆,现已募集到资金约1.8亿元。” 一位知情人则向记者透露,南京禧德成立后不久,出现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且无法取得银行方面的贷款,一度深陷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在此背景下,张志远与另一股东顾书文共同出资5000万元,组建了江苏银德。 “他们以理财的名义,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然后为南京禧德‘供血’。”令知情人最担忧的是,在此“自融”模式中,如果管理方不能做到独立,必然存在投资风险。这就意味着,一旦南京禧德资金链断掉,或者公司卷款逃跑,产生的损失只能投资者自己承担。 私募牌照早已过期 记者调查还发现,除了苏州地区之外,在南京等地方的中老年人在逛街时,他们也有收到了来自江苏银德的“传单理财”。 “江苏银德已取得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这是该公司业务人员在推介上述两款理财产品时不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根据季经理提供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显示,江苏银德作为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其登记编号为P1025877。但蹊跷的是,《法人》记者登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进行查找,却未发现到该公司及产品的相关备案信息。与此同时,记者在中国银监会网站也未查阅到该公司任何金融许可审批信息。 “2015年10月我们拿到私募基金牌照,但在2017年7月,因保牌没成功而失去了私募基金牌照。”张志远解释称,“我们全国有十几家分公司,一直没有营业过,其中苏州分公司因为成立时间较早,曾经营过一段时间,但保牌失败之后就没经营了。” 张志远说:”我们从来没有销售过禧德教育产业投资基金,也没有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做过宣传。之前我们确实宣传过‘银德基金’,但保牌失败后就改为‘银德投资’了。” “今年年底银德的业务都将全部停掉,现在我们主要业务是企业借贷,与其他公司不一样,我们所有的借款,都是拿房产做抵押。”张志远补充道。 事实上,记者在暗访期间,该公司仍在苏州、南京等地派发宣传单,大肆销售理财产品,且大量资金流向不明。 一位长期从事私募理财的专业人士称,目前市场上私募理财“龙蛇混杂”,其中有不少披着“私募”的外衣进行诈骗。正规的私募机构,一般不可能通过派发传单方式,吸引投资者参与,这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江苏银德品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已经涉嫌非法集资。”该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7月8日,江苏银德就《法人》记者提交的采访提纲作出了回应。但该公司却在书面回复中,对于其销售上述理财基金一事矢口否认。 回复函称:“公司从未做过如记者暗访的基金。记者暗访苏州分公司‘季经理’不负责的表述,公司已经严肃处理。” 回复函还称:“公司2015年10月30日取得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2016年7月1日没有保牌成功,之后就从来没有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形式做过任何宣传。个别员工的口头表述,或者为了业绩夸大,误导销售都不可信,从未有过1天500多万,也没有过1.8亿元。” 江苏银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苏州分公司的处理决定 记者注意到,该回复函中还附上了一份《关于对苏州分公司的处理决定通知》,该文显示:鉴于江苏银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员工季鹏昆在记者暗访时,夸大宣传及不负责的表述,公司研究决定:对于季鹏昆做开除处理;鉴于苏州分公司经理冯亮疏于管理,工作严重缺失。公司研究决定:对于冯亮经理降级处分,在岗自查自纠。扣除当月工资、奖金及年终奖;鉴于苏州分公司目前的管理混乱,员工的夸大宣传,公司研究决定:苏州分公司自2017年7月5日起停业整顿,自查自纠。 国家监管重拳来袭 早在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大力鼓励发展私募投资基金,被提上国家层面。同年8月2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经证监会公布施行。 在此背景下,种类繁多的私募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708家,比去年底增加了2275家,再度逼近2万家。已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是56576只,比去年底增加了10071只,半年增长了1万多只产品,认缴规模13.59万亿元,实缴规模9.46万亿元。 面对庞大的私募基金数量和迅速增长的规模,让行业出现了众多“混水摸鱼”的局面,虽然监管层此前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但私募行业要想真正做到“阳光化”仍有诸多不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这是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标志着“机构监管”将成为过去式,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 对于江苏银德发售“伪私募”一事,背后究竟是员工之过还是企业逃避责任,《法人》将继续关注。 (原标题:江苏银德“伪私募”骗局调查:私募牌照已过期 非法集资近2亿) 责任编辑:小宇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以下微信公号,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