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旅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有数千万之多,由于居住国家及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一个来自中国市场的90后女孩,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两年内登顶美乐家经销商从未企及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10月11日至13日,由道道舆情监控室和海伦国际直销研究中心主办、道道国际传媒承办的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财经 >

温家宝:灾区恢复重建获决定性胜利

时间:2011-05-10 23:27来源:直销报道网 作者:直销报道网 点击:
  直报网北京5月10日电(新华网报道)5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作出重要讲话。全文如下: 5·12

 

直报网北京5月10日电(新华网报道)5月9日,温家 宝总理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上作出重要讲话。全文如下: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我心里一直 惦记着灾区,牵挂着灾区的群众。三年来,我10次到四川灾区,也到了陕西、 甘肃灾区。记得地震当天我赶到灾区时,所到之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充 满惊恐、悲痛的气氛。地震后第12天,我第二次来到灾区,在映秀同联合国秘 书长一起接受中外记者的联合采访,那个时候我就说:“过三年再来,一 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 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广大建设者顽强拼 搏,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大家的话来讲 ,是脱胎换骨的巨变。看到这些,我感到十分欣慰。灾区的恢复重建,群众十分 满意,社会各界评价很高,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赞誉。对四川、陕西、甘肃灾区 恢复重建工作,中央是充分肯定的。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就

汶川地震灾后不久,我们又受到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十分困 难的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持,加快恢复重建 步伐,共投入恢复重建资金1020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灾后恢复重建 基金3026亿元。目前,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灾区所有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 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项目占规划项目的95%,完成投资占规划总投资的 95%。可以说,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 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了灾前水平,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汶川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的“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 、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基本实现,灾后恢 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是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我们坚持把住房重建作为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震后一年,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全 面完成;震后一年半,农村住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后两年,城镇住房重建基本完 成。现在,灾区群众住房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三省灾区一共维修加固农村住 房292万户、城镇住房146万套;重建农村住房191万户、城镇住房近2 9万套。从这几天考察的情况看,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比震前显著改善,住房布局 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配套服务更加齐全,既安全,又美观,还经济实用, 不少农民家里建起了上下水设施,用上了自来水,连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老百姓发自内心高兴。

二是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 。不仅损毁的学校、医院得到全面恢复重建,还建成了一大批社会福利院、敬老 院、社区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医院等的抗震设防标 准由7度提高到8度,建筑物更加坚固安全,设施装备也明显改善。不少学校, 比如北川中学,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宿舍,还新建了实验室、图 书馆、运动场,都达到相当水平。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实现水平跃居西部地区前列。

三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 显提高。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功能全面恢复,一大批关系灾区长 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生态逐步修复,环境治理力度加大,防灾 减灾能力增强。重点重建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村庄布局、村落规划结束了散乱无 序状况。我们看到的城镇、乡村的居住点,不仅房子漂亮,有些建起了健身设施 、文化设施。

四是产业发展实现再生性跨越。我们坚持把 产业恢复重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灾 区经济浴火重生。震损企业全部恢复生产,东汽产能和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产业调整优化迈出重大步伐,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 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全面恢复,建成了一批特色 农产品生产基地。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明显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主 要经济指标超过震前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是精 神家园得到了同步重建。地震不仅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而且给人 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我们实施心理康复工程,高度重 视人文关怀。现在看来,灾区干部群众已经逐渐走出了灾难的阴影,重新拾起生 活信心,表现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坚强毅力和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 貌。人们精神上的这种变化,更为宝贵,意义更为重大。

一位哲人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灾后恢复重建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有评论说 ,灾区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我看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 ,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灾区广大干部群 众,向支援恢复重建的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恢复重建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 、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国际社会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 感谢!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 自豪感,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认真总结灾后恢复重建的宝贵经验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破坏 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恢 复重建任务,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又一伟大壮举。恢复重建中有很多创新和探 索,值得认真总结。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城乡居民 住房、学校、医院重建放到优先位置。灾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对居民住房建设 进行安排。对住房毁损无房可住的受灾群众,中央财政按照城镇居民每户2.5 万元、农村居民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地方财政也拿出资金进行补助,再 加上多方支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灾区群众住上了放心房,解决了灾区群众基本 生活问题,稳定了人心,保持了灾区的社会稳定。地震中,学校、医院损失很重 。我们认真吸取教训,提出要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 、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全面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建 筑设防标准的提高,不仅使学校更安全、家长更放心,而且为今后应对灾害提供 了重要避难场所,在这方面多花一些钱,是值得的。这两年,我们还推广汶川地 震恢复重建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

第二,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关系灾区长远发展 和灾区群众切身利益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规划为指导。震后11天,我 们就启动了规划的编制工作。我们集中各方智慧,通过深入调研、科学民主决策 ,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乡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1 0个专项规划。规划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注重处理恢复与提升、当前 与长远的关系。这些规划涵盖了重建工作的各个方面,成为指导恢复重建的纲领 性文件,保障了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汶川特大地震也让我们更加懂 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 恢复重建与防灾减灾相结合。灾区居住点、公共设施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 坚持科学选址,避开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泄洪通道,工程建设坚 持高标准严要求,要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去年8月四川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 害,绝大多数地震灾区经受住了考验。

第三,坚持统筹 兼顾,将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灾区的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地 恢复,而是要有提高。既考虑灾区原有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又充分利用重建 提供的发展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度重视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努力促 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次恢复重建使灾区的基础设施、人居条 件都有较大改善。过去灾区很多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市政设施很不健全,在 重建中全面加强了供水、污水处理、能源供应等公用设施建设。在灾区恢复重建 中,还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加快灾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 ,为灾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坚持举全国之力,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重建。对于汶川地震这样的特大灾害,恢复重建仅 靠灾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震后,我们及时提出举全国之力,支持灾区恢复重 建,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紧急调整当年预算,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 复重建基金,同时还从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减免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金融支持(增加再贷款额度)、产业扶持、土地和矿产资源、就业援助和社会 保险、粮食政策等很多方面对恢复重建进行支持。恢复重建中,我们实施了对口 支援,“一省帮一重灾县”,19个援建省市3年共投入825亿元 。我们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79 7亿元(包括抗震救灾),接受特殊党费93亿元,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支 持恢复重建100亿港元和55亿澳元。实践证明,举全国之力应对巨灾,是灾 后恢复重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五,坚持依靠群众,充 分发挥灾区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的主体作用。灾后恢复重建,始终坚持一切相信群 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规 划设计、重建选址、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坚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 意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三年来,灾区群众面对艰巨的重建任务 和重重困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共建家园。群众是灾区恢复重建 最重要的力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恢复重建顺利推进最基本的保障。

第六,坚持依法重建,注重灾害应急管理和灾后重建的制度建 设。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办事,做到政策公开,规 划公开,规范操作,透明运行。我们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 是我国首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门条例,颁布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修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还制定和完善了一大批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规 范与管理办法。比如,我们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标准,自始至终加强工程质量监 管。我们制定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加强审计、监察工作。我 们及时向社会公布资金物资使用、工程进展等情况,使恢复重建全面接受群众监 督。恢复重建4万多个项目,上万亿元的投资,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实 现了廉洁重建。工作中形成的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 全面细致的政策扶持体系和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不仅保障了汶川地震应急抢险和 恢复重建的顺利推进,而且对玉树、舟曲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经验,对完 善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全 面完成重建任务,加快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要实现发展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要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巩固灾后重建成果,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还 要过上好日子,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开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新局面。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巩固和发展恢复重建成果。全 面完成恢复重建规划的各项任务,巩固和发展恢复重建的成果,还有大量艰苦细 致的工作要做。对于少数还没有完成的重建任务,要督促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措 施,倒排工程进度,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要坚持质量第一、“好”字 当头,进度服从质量。要落实重建工作监管,抓紧开展规划总体评估,强化审计 、监察和社会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序。对对口援建项目,尤其要做好扫尾 、移交、协调和衔接服务工作,切实把建成的项目运营好、维护好、管理好,使 恢复重建的成果长期有效地服务人民。

二要加快提升灾 区内生发展动力。这几年,灾区经济恢复主要得益于重建投资拉动、政策扶持和 对口支援帮扶,发展基础不稳固,特别是产业支撑能力还比较弱。“十二 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为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灾区产业振兴。灾区一些地 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农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具有良 好的发展基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 级,促进灾区经济再上新的台阶。这几年,灾区的旅游业发展势头很好,要突出 自然、民族、文化特色,做好旅游业这篇大文章。要利用好对口援建的合作机制 ,加强与相关地区的经济合作,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 来,促进灾区经济加快发展。

三要着力解决灾区群众现 实困难和长远生计。要大力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的完成,项目建设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加上就业需求增加,灾区就业 压力进一步增大。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优先目标,作为促进灾区群 众收入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问题。灾区有20万群众失去 耕地和宅基地,要搞好耕地调剂和土地整理复垦,妥善解决好土地问题,保证他 们长期有地种、衣食足、有收入。要加大扶贫帮困力度。灾区因灾致贫、返贫多 ,“三孤”、伤残人员比例大,农户建房负债较重,困难群众面宽量 大。要继续抓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切实解决灾区群众建房还贷、上学、就 医、再生育中遇到的困难,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广泛开展助学助残活动,继续做 好心理抚慰和再生育服务工作。要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 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灾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 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灾区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特 殊教育发展工程,支持康复机构和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要适应灾 区新情况、新变化,全面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特别要加强基层工作,切实解决 好群众关心的问题。灾区新建了大批道路、交通、学校、医院、文化场馆、市政 、社区服务等一流的公共设施,要加强管理和维护,有效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和 作用。要强化软件方面的配套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和完 善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四要深 入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 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次高。汶川地震灾区处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 带,是地震等多种灾害多发地区。地震以后,地质环境稳定性进一步恶化,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隐患进一步增多。去年舟曲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在一定 程度上与汶川地震有关。地震使灾区山体松动,遇到暴雨,很容易造成山体下泄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防灾减灾的任务将更加繁重。要全面加强灾害预 警体系建设,强化各级政府防灾减灾职责,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 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对山洪 、泥石流、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等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的综合治理。特别是要抓 好去年出现险情的清平、映秀、龙池等特大泥石流沟的应急治理。每一个有危险 的岩体,每一个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方,都要有监测、有应对措施,防止 因滑坡、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二是加快生态修复和保护。地震灾区森林、 植被、水体、土壤等生态系统受到重创,要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推 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力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 型水库除险加固。受地震影响,灾区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的任务更加繁 重和迫切,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五要自 强奋进建设美好新家园。在灾后重建中,灾区各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 苦创业精神,展现了感恩奋进、坚忍不拔的良好风貌。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用勤劳的双 手建设美好新家园。中央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支持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协调 和帮助灾区解决实际困难,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土地、产业、扶贫开发 等政策上给予支持,为灾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推动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 转变,由“输血”帮扶向“造血”提升转变,由“ 硬件”援建为主向技术智力等“软件”支持为主转变。

我相信,经历了灾难的洗礼,灾区的干部群众会更加坚强,有 了恢复重建的基础,灾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的新家 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