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 北京5月25日电(人民网报道)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 难、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效举措。然而,近期一些地方屡现保障房“被 骗购”、“被团购”、“被倒卖牟利”等乱象,原 本分给中低收入群体的“口粮”成了某些富贵人士的“点心 ”,这让政府的公信力面临了新的考验。 多数地方的保障房申请主要遵循“三审两公示”程序,在制定分配方 案时不可谓不细致、不周到,然而为何还有如此多恬不知耻的骗购、骗租等行为 发生呢? 究其根本,还在于惩处乏力和监督 缺位。 以深圳为例:在通过《深圳市保障 性住房条例(修正草案)》前,对保障房申请造假者的处罚仅仅是罚金5000元、 3年内不准再申请。比起骗购后获取的高额“回报”,这点力度的处 罚很难让他们长记性、下不为例,更难以抑制后来者蠢蠢欲动的效尤之心。政府 在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同时,还应及时加大对保障房分配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的处罚 力度和监管力度。 同时,还应该让法律给保 障房分配配上紧箍咒。即便提高罚金额度、延长禁止申请的年限,想让家底丰厚 的“骗保”者彻底死心,仅靠行政处罚,恐怕仍很困难。弄虚作假骗 取保障房,已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是涉嫌诈骗犯罪的违法行为,应移交司法机 关处理。 此外,除了推进保障房申请信息的 公开透明外,还要创造条件,使分配过程阳光透明、举报渠道畅通无阻。缺少外 部监督,“监守自盗”行为就难以防范,相关人员从中分一杯羹的可 能性自然大大提高,为民解忧的德政则容易变成权力寻租的新空间。既然与社会 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就应当引入群众的眼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维护的保 障房监督防范体系。暗中才好捣鬼,倘若每一套保障房的分配与使用都在众目睽 睽下进行,违规操作怎么能遁其影形、屡屡得逞呢? 类似事件总是发生,背后往往有机制性的问题。建立 有效的监督机制,依法严管,已是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