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北京7月25日电(中评网报道)四川是一个山川秀美、 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过去几年, 四川经历了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 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决策部署,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加快建设西 部经济发展高地,各方面工作取得显着成绩。全省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 整加快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 显,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党中央 、国务院对四川的工作和发展成绩是充分肯定的。 这几年,四川工作取得的一个最为突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奋力夺取了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整体性跨越,有 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谱写了中华民族从灾难到进步的宏 伟篇章。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先后10次到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每次 都被巴蜀儿女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对灾区的干部群众有着深厚 感情。 四川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 省,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地位十分 重要。国家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四川聚焦,包括批准成都作为统筹城乡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实施新10年农 村扶贫开发纲要、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等,都将对四川发展 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希望四川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科学发 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好中央各项政策措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 展新跨越。要继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对内对 外开放步伐,努力打造我国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平台;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积极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列。刚才,奇葆同志汇报了四 川的情况,我都赞成。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四川以工业强省为主导,不仅 要把工业做大,更要把工业做强,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 系。一要发挥本省人才、科技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有选 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国家信息、软件、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等 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形成一批新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二要做强做大装备制 造、油气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推动高端化发 展。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要以建设西部物 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现代金融 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 平提升。四要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壮大现有的国 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把这些开发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功能完善、联 动发展的产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带动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集聚发展。 第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 续增收。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农副产品 如粮食、油料、生猪等均居全国前列,其中生猪出栏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冠。四 川在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的同时,切不可放松农业生产。这两个方面是并行不 悖的。我多次讲过,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 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虽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农业份额会有所下降、农村人口会逐渐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不会改变。四川要坚持做好农业发展这篇大文章,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 自给,巩固作为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一要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发展 现代农业的首位。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 田,积极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和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工程建 设,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川西平原、沿长江带优良的耕作条件,建 设优质稻、玉米、小麦等生产基地。二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积极发展特色优势 农产品。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加快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 略保障基地,大力发展牛、羊等养殖,建设一批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依托 江河、池塘等水域,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水产养殖业。三要提高农业产业 化水平,培育一批行业领先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 县,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创造更多农业名牌 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业附加值。 第三,加大统筹 城乡发展力度,使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国家批准设立成都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从全局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 些年成都积极推进改革试点,要抓紧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对统筹城乡发展 ,我想强调几个方面。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不是要把农村变为城 市。要继续加大投入,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 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新农村建设 要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不能简单套用城镇建设的做法,更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 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二是无论城镇化还是新农村建设,都要坚持实行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是事关民族生存发展、子孙后代长远生计的重大问题 。要加快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切实保护好农民各种权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 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和保护。要始终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 既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他们自主 流转或处置。同时,要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兼顾农 民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积极探索征地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 中的分配比例。四是搞好城镇化布局,更好地促进人口城镇化。这是当前的一项 重要任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可能仅靠少数大城市、特大城市和 沿海发达地区来完成规模巨大的人口城镇化。在发挥大中城市作用的同时,广大 中西部地区要重视加强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 和吸纳就业能力,让更多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安居乐业。 第四,大力促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长江 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是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是整 个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保障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省把生态 建设作为一篇大文章,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为长江流域生态 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面向未来,希望 四川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主要江河水系等生态系统 保护和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大力推广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强化大气、水体、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同时,要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把优美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力。四川旅游资源丰富,青城 山、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等一批名胜古迹享有国际声誉,要发挥好这一独特 优势,加快推动建设旅游强省。 第五,加快发展 社会事业和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这里,我想重点强调四 个方面:一要把教育事业办得更好。四川是我国的教育大省,目前在校学生人数 合计达到1800多万。要把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 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要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地 区教育加快发展。二要坚持不懈做好就业工作。作为人口大省,四川的就业任务 十分繁重。要实施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政策扶持、创 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三要加快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稳步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和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 程,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建立健全建设、管理和分配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 满意、放心。四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积极推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 地区脱贫致富。国家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提出了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 区,其中有3个与四川有关,国务院今年先后出台了乌蒙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发 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四川要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增加扶贫投入, 落实好这些规划。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 善社会保障制度,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让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 区的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我的生涯中, 和四川人民一起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是一段难忘的历程。我会永远记住四川人民 ,记住灾区人民,衷心祝愿四川不断发展、进步,人民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王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