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 北京8月14日电(新华网报道)夏日的北戴河,风光旖旎,游人如织。在休假的 人流中,有一群特殊的客人——两次乘“神舟”飞天的 “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培育出“东方神稻”的中国科学 院院士谢华安,在实践中发明“赵氏塔基”的农民发明家赵正义,岗 位成才的“新型知识型工人”巨晓林,被誉为“巴尔鲁克山的 天使”的新疆边区医生梅莲,深山里只身执教二十余载的乡村教师徐云玲 …… 他们是党中央、国务院邀请的,来 自各地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和基层一线人才的代表。62位“特殊的客 人”来自31个省区市和17个部门,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28岁。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邀请各领域 专家到北戴河休假,中央领导同志每次都在北戴河会见休假专家,这项活动已成 为中央关心、联系和服务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广大知 识分子中间产生了积极反响,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的良好氛围。 心声——雨露滋润心田 铭记殷殷关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党历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回眸过去10年,党对 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日益深化,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不 断推向前进——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渴求人才蔚然成风,重视 人才不遗余力,人才发展政策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工程实施进展顺利,人才队伍 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强国正在从宏伟蓝图化为美好现实。 对各领域优秀专家和专门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时时挂念, 深切关怀。近年来,曾先后邀请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专家代表、农业科技专家和 农村实用人才代表、教师和教育专家代表、创新创业创优优秀人才代表、国家引 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入选专家代表等,共600多名专家 代表携家属休假。 为体现对广大一线基层人才的关心 爱护,今年8月4日至10日,党中央、国务院专门邀请62位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 和生产一线,特别是长年扎根在艰苦边远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优秀 专家和人才代表参加北戴河休假。 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5日在北戴河会见了在这里参加暑期 休假活动的优秀专家和基层一线人才。中央组织部还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们对 人才工作的意见。 “这是我和爱人结婚几十年 来的第一次一起休假,而且是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客人,全程受到高规格礼遇 ,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江苏省美术馆馆长、一级美术师孙晓云说。 细微之处见真情。孙晓云说:“中央领导平易近人,晚 宴后与每位专家握手言别,目送大家离开。这些细节,让我们倍感温暖。 ”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导演李前宽说: “领导开门纳谏,大家畅所欲言,这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使我们对建 设人才强国充满信心。” 从领导同志重视 关心到服务人员的贴心照顾,从餐厅不断变换花样的食谱到下车时一句温暖的问 候,一个热情的搀扶……这一切,不仅让专家们感到暖意融融,也 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殷殷关怀。 交通、安全、医 疗、保健、食宿……休假活动中,中央组织部会同国务院机关事务 管理局、公安部、铁道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为休假活 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扎根西藏30多年的西藏自治区林业 调查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刘务林表示,邀请优秀专家和基层一线人 才代表到北戴河休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奋斗在一线的人才的高度重 视,一定要把这种关怀带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创造新的业绩,为国家发展和社 会进步多作贡献。 心路——人人皆可成才 奋斗实现梦想 这是农民工出身、年仅36岁的山东 豪迈科技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王钦峰创造的“人才奇迹 ”——参与设计研发成功国内首台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 试验成功电火花“防弧电路”,促成了第一代电气柜的诞生;独立设 计成功“电火花取丝锥机床”和“轮胎模具专用三坐标测量仪 ”,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一名 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工,坚持自学17年,掌握车工工艺、铣工、磨工、刨工等加 工技术,先后完成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了20多种专用设备和量具,多项设计研 发成果国内外瞩目。这究竟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17年来,我对学习始终抱着一种痴迷的态度,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在学 习中收获继续前行的信念。”王钦峰说。 在山海 关老龙头,凭海临风,王钦峰更加豪情满怀:“我们身处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的大好环境,只要怀抱希望,不懈努力,相信不论起点如何,都能够成为国 家的有用之才。” 今年28岁的深圳市光启高 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是休假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说:“面对日 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力争在 原始科研方面突破创新。” 靠发奋自学,从 一个普普通通的煤矿钳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朱玲成长成 才的轨迹,充分展现了“奋斗实现梦想”的精神。“我一辈子 过得都很愉快,因为我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成才的梦想 。”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勇攀 科技高峰、作出突出贡献的两院院士,还是潜心研究、著述等身的社科专家,无 论是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的教学名家,还是德艺双馨、为群众喜爱的文艺名家 ,无论是刻苦钻研、技术精湛的知识型人才,还是自学成才、革新多项工艺的农 民发明家……他们的经历一次次证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 付出汗水和辛劳,才能实现光荣与梦想。 山西师 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小红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在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上做出了骄人业绩。“我始终相信,无论身处怎样 的环境,只要能够沉下心去,刻苦努力,做出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你就是人才。 ”她说。 心愿——呼吁人才辈出 建言人 才强国 “平时,大家都比较关注自己工作领 域方面的知识,对其他领域的了解有限,与这么多专家在一起,可以学到很多东 西。”在许多专家们眼中,休假活动不仅是一个休息放松的机会,更提供 了一个相互交流、密切联系的平台—— 海滩边谈发展,言深意切;饭桌上说思路,畅所欲言;林荫里议感受,坦诚热烈 。无论是在路途中、饭桌上,还是在景区、驻地,都能看到专家们相互交谈、切 磋的身影。 大家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经历,围绕加强基层 一线人才队伍建设、造就创新创业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重视青年拔尖人才 培养、加大对西部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工作支持力度等话题,对人才发展提 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党建理论专家、中央党校 教授赵曜说,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力、文化力特别是人才 力的竞争。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和人才使用。 一定要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情操、增强创新创造能力作为重点, 努力克服“高分低能”现象,逐步转变应试教育。 懂教育并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 彭芝建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从娃娃抓起;要尽快立法,让英才教育有法可 依;要开辟特区,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开绿色通道,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 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李延 声提出,要完善培养、发现、使用人才的制度,为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提供更 好的条件和更宽松的环境,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山区教学点坚守教学26年的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 孙庄村委马庄教学点教师徐云玲说,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要从小注重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曾荣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等奖项的知名作家刘醒龙建议,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大对文学人才的发现 、挖掘、提携和培养,让更多文学人才脱颖而出,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 神食粮。 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 工程师冷春生说,希望国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以及成 果转化的支持力度,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培育高科技人才团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 平的瓦工成长为发明家的经历说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自强不 息,人人可以成才。”农民发明家赵正义说。他建议,要在对农民工加强 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让 农民工中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从事低氧生理和 高原医学研究30余年的青海大学副校长格日力说,要加大对西部地区人才特别是 领军人才的支持和投入,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提供人才支撑。 潮平岸阔风且顺,千帆竞发正逢时。 大家纷纷表示,在当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中,知识分子迎来了大展才华、报效祖国的最好时 期。在今后工作中,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事 业追求与人民需要、人生价值与社会进步融为一体,扎根一线、不懈奋斗,为推 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 辑:朱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