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 北京8月17日电(新华网报道)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 这是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实践中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回答的重大战略 课题,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历史使命能 否实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 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大力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 锐意进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阔步前进。 执政理念与时俱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着力实践对执政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规律性、科学性探索 十年前,由于上游造纸企业污染,渭河里的 鱼虾几乎绝迹。现如今,家住渭河河畔的陕西省潼关县四知村渔民郭新安又重新 拾起了渔网开始捕鱼。 “如今的河水清澈得很,鱼 虾又回来啦!”说起渭河的变化,年近50岁的老郭高兴得像个孩子。 “又好又快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人在新时期对发展理念的新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 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的新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并深化出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一系列执政理念,使党在领 导广大人民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指针。 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与此同时,世情、国情、党情不 断深刻变化,既面临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重大灾害等种种内部难题,也面临国 际竞争、金融危机等外部巨大压力,国际国内形势交织,执政环境更加复杂。精 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长期执政、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也更加突出地摆在全党 面前…… 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民主富强、如何 实现伟大复兴?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历史性命题,更是对党的执政能力 建设的重大考验。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也 从不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 断扩展理论视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 2003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 工作时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 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目标;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 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丰富多样的执政理论创新成果,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对我们在新时期、新实践中 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给出了有力的回答。”国家行政学院马庆钰教授说。 回首十年,每一次执政理念的创新,都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得到繁荣发展,同时我们也成功应对了非典疫 情、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 回首十年,每一 次执政理念的升华,都与群众心心相印,贯穿于“以人为本”的执政 实践中。每一项理论创新成果,都是向群众问计、向群众请教的结果;每一份民 生答卷,都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执政实践不断深 化—— 一切以民生为重 ,丰富完善党的执政理念和水平, 将马克 思主义执政理念与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生根开花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 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 ——这是一段鼎上的文字,虽然浅显朴实 ,却让每位读到的人感到一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感念党 的好政策的心情。 2006年1月1日,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 业税——在中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 画上了句号。 2006年9月29日,这座“告别 田赋鼎”诞生在河北省灵寿县一位叫王三妮的普通农民家里。 这是民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历史见证。 十年的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只 为让国家富强、让民族振兴、让人民幸福。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不断在执政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给出新答案,执政实践不断得 到深化。 这是一张十年来党执政实践的成绩单 —— 经济建设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十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2元增至21 81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475元增至6977元;国内生产总值从10 万亿元增长到近50万亿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居第二 …… 政治建设上,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 全局的重要位置,积极而有序地推进,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 十年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普遍增强 …… 文化建设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十年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臻完善,文化体制 改革步伐加快;文化艺术市场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社会建设上,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着重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十年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71.4岁提高到74.83岁;各级医 疗卫生机构数达95.4万个、床位总数达515.9万张;公民平均受教育年 限达到9年以上;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多万套…… 生态文明建设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 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使生态 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年间,我国重点流域国 控断面中,Ⅰ类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为44.2%;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排 放下降15.3%;全国完成造林面积8.63亿亩…… 党的建设上,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 执政的组织基础。 “正是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不断摸 索、不断总结,才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 和方法。”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 执政水平不断提升—— 一切从发展着眼,科学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黑龙江省漠河县西林吉镇村民王忠莲一辈子 没离开过家。在这位73岁老人的眼中,这几年镇上变化最大的就是卫生院 ——经过逐年标准化建设,生化仪、彩超等设备陆续进驻这个基层卫 生机构。 “与过去相比,不仅看病条件好了,药价也降 了。”王忠莲深有感触地说。 经过3年医改,往日门庭 冷落的基层卫生机构就医人群已络绎不绝。正是党的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为医改 这道世界性难题开出了一张行之有效的“中国处方”。 面对一次次重大考验,党和政府一手抓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手抓 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已经成为执政理念的主旋律 。 十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从 科学发展的主题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从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大力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从积极参与国际合 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书写 出执政答卷,为国家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走自主创新之路,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 “发动机”;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上,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的新高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中央党校教授庞元正说。 十年来,面对社会结构深 刻变动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以 人民福祉、民族利益为最高施政目标,坚持统筹兼顾、维护公平正义,改进社会 管理,以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规范权力运行,不断巩固和强化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制度基础,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断奋斗。千方百计扩 大就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房地 产市场调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从‘为人民服务 ’‘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再到‘以人为 本’,体现了党始终如一、一心为民的追求,凸显了党的执政水平的日益 成熟。”中央党校教授蔡霞说。 十年来,面对 “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纪律惩戒、思想教育维护党的纯洁、确保党的 先进。同时,把反腐倡廉上升到生死攸关的高度,坚决捍卫立党为公的庄严承诺 ,使党的肌体保持健康、充满活力,永葆执政为民的本色。实行党代表任期制; 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选范围;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 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快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步 伐…… 这是砥砺奋进、书写辉煌的十年。 “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实践破 解传统的兴衰周期律,未来必将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开启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在民 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行。”李君如说。▲ 责任编 辑:王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