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完美古润金:我是一个华

 旅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有数千万之多,由于居住国家及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章诗辰:从“微商女神”

一个来自中国市场的90后女孩,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两年内登顶美乐家经销商从未企及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白学锋:直销企业在推进

10月11日至13日,由道道舆情监控室和海伦国际直销研究中心主办、道道国际传媒承办的

当前位置: 直销报道网 > 财经 >

人民日报总结十年政改得失 提未来5大重点

时间:2012-09-11 04:01来源:直销报道网 作者:直销报道网 点击:
    直报网北京9月11日电(人民日报报道)行政体制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党历来

 

 

直报网 北京9月11日电(人民日报报道)行政体制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体 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党历来重视行政体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 创新。回顾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近10年的进展、成就与经验,研究行政体制目前存 在的主要问题,展望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势,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机 构编制管理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不久前在北京 举行,论坛主题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与会者提出,应在回顾、总 结行政体制改革近10年的进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思路、 方式和举措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主要成 绩与基本经验 

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 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组织结构 不断优化,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建设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和机制建设不 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等等。10年来,行政体制改革积累 了不少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条。 

坚持以 科学理论为指导。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 思想以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 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遵循上层建筑改革必 须与经济基础变革相适应的基本原理,始终保证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措 施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 制改革的核心。应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 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管理好,从 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更加有 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意志决定国家行政管理的 内容和形式。行政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行政体 制改革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必须科学规划、 统筹协调。应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 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和各种因素,把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与各方面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明确长远目标下的近期目标,做 到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仍不清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是一个老问题。尽管多年来政府职能历经多次调整改革,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 些地方、有些部门对微观经济运行管得过多、过细。与此同时,行政审批事项还 较多,一些行业垄断经营问题比较突出。 

政府公 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较弱。政府缺位、越位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一方面, 在一些政府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还存在“缺位”问题,如市场监管职 能在一些地方、领域履行不到位;基本公共服务缺乏质量标准,数量有待增加。 另一方面,在一些本应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领域存在政府“越位” 问题,政府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导致政府责任过大、风险过于集中。  

政府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协调运行机制时有不畅。合 理的政府组织结构能够明确部门职责,提高行政效率。当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 事权划分还不十分清晰,财力配置不尽完善;同级政府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个别 部门同时承担着审批、执行、监督、评价等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合作、协调机制 不顺畅;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尚需进一步加强。 

深化改革的重点环节 

未来几 年是我国深入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到2020年 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 革。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 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及今后一个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切实将 政府职能转移到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积极建立市场 主体自律与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为此,须以加强公共服务为着力点,推动政府转型。一方面,该由政 府管理的一定要管理好。比如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应通过合理的财力配置保障国 民获得大体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一定要转移出去 。应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培育可承接公共服 务职能的社会组织,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的新型 结构。 

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协 调的层级体系,是行政权力顺畅运行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大部门制改革有效解决了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难题,但总体而言 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坚定、持续地深入推进,并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 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结合起来,同时需要防止和化解权力过于集中、领 导职数过多、职能整合不到位、机构设置上下不衔接等问题。二是继续完善中央 与地方关系。继续调整、优化不同层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逐步将基本公共服 务事权适当向中央集中,由中央统筹平衡各地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并建立全国 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适时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体制,理顺 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完善的行政法制体系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多年来 ,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行政法制还不 完备,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用法 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使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 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严格依法 行政,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强化对行政行为的 法律监督,做到用法律管权、依法律办事。 

进一步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改革,应抓住重点,搞 好顶层设计。应将事业单位分类作为这项改革的基础,加快形成政事分开、管办 分离的新型政事关系。其要点是区分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将事业单位打造成 公共产品的生产主体之一,成为政府的助手和伙伴;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重在构建以理事会为中心,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新模式; 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的政府条件,确立事业单位相对于政府的正确定位。另外 ,须解决好事业单位改革后经济上的可持续问题。这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形成 战略目标,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透明、多元化参与的治理结构;形成 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形成复合型人力资源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 

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 上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实现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应抓住以下几 个重点:一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实现政社分开,使政府与社会形成既分工 又合作的关系。高度重视政府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主导作用;政府应为社 会组织发展让出空间,放权给社会,培育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 自我修复能力。二是大力扶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形成灵活的协调机制,有效维护不同社 会群体的合法利益。三是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类型、方式等问题, 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形成社会组 织提供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的格局。▲

责任编辑:王鹏 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本网内容授权书
Copyright © 1998 - 2013 www.Chnds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直销报道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5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