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社北京1月4日电∕人民日报历史上第一块新 闻评论版,与您见面了。自今日起,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我们将在这里,与 您一起倾听、评述、思考。 这是一个千帆竞发的多元社会,也是一个百舸争流的观点 时代。创办新闻评论版,既是为了回应期待、服务读者、方便阅读,也是为了更 好地传递党心民意、建构理性思想、凝聚社会共识。 人民日报报道,评论版上,将汇集 您可能熟悉的"钟声"、"人民时评"、"本报评论部 "、"声音"等言论栏目,它们会一如既往,对国际风云变幻、国 内时局热点保持敏锐观察,呈现鲜明立场。同时,我们还将努力把评论版打造成 干部论政的平台、学者争鸣的空间、群众议言的广场,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 ,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推进社会前进的步伐。 众声喧哗中 ,期待在这里与您目光交汇、思想交融。 改革,回应人民的强 烈期待 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方能干群一致、上下同心,突破 思想观念的障碍可期,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可待,实现中国梦想的未来可望 新年的门槛 刚刚迈入,改革的春风已经劲吹。 异地高考过渡方案,剑指教育公平老大难;改进作风八 项规定,展示党风政风新形象;严惩腐败、取信于民的政治议题,进入了最热烈 的讨论期。 这些消息,与近日“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 高层宣示,彼此呼应。自习近平广东考察,到去年最后一天政治局集体学习,在 几十年不遇的寒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的频繁重申,点燃全社会的激情 。 改革要有 新开拓,改革是第二次觉醒,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掷地有声的语言,传递了 斩钉截铁的决心。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逻辑 缜密的阐述,呈现了干净利索的思路,表明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总结以往经验的 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改革开放观。在十八大发出深化改革宣言书、动员令之后, 体大思精的“深化改革方法论”,让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轮廓清晰可辨。我们的党 和国家进入了深化改革、与民更始的历史新时期。 这是深化改革的难得契机。经过30 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步入不改不行的窗口期,中国的改革迈入不进则退 的关键期。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改革释放 制度新红利、寻找发展新动力。草根百姓期盼的社会温暖感、国民归属感,要靠 改革;中产阶层渴望的职业安全感、未来稳定感,要靠改革;党内同志追求的“ 将生死存亡的忧患转化为长治久安的愿景”,要靠改革。方此之时,党心民意空 前团结,改革呼声惊涛拍岸。以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党负责的勇气担当 ,不失时机、深化改革,改革之船定能激流勇进,发展之路就会海阔天高。 当“要不要 改”在认识层面的疑惑逐渐消散,“为谁改革”的追问再度强劲,“怎么改革” 的考验随之而来,“改革什么”的选择迫在眉睫。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更公平的社会……时代命题的转换,既标注着改革的行进方位, 也表明执政者必须面对更严苛的审视、听取更广泛的声音,为改革积聚更加坚实 的民意基础,寻找更为深厚的动力源泉。 “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 呼声和殷切期待”,习近平的坚定表达,鲜明地阐述了这样的理念:改革只有一 个指向,为人民而改革,这是改革的唯一价值;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尊重人民意 愿,这是改革的唯一立场。惟其如此,每一步改革的推进,才有可能最大范围地 凝聚共识;每一次改革的突破,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何谓回应群 众呼声?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社会发展凸显最突出的矛盾入手 ,来决定哪些改革要小步走、稳步走,哪些改革要不停步、迈大步,哪些改革需 稳中有进,哪些改革要惊险一跃。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方能干群一 致、上下同心,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可期,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可待,实现中国 梦想的未来可望。 如何读懂人民期待?以前的改革,为的是解决温饱;今天的改革, 更着眼全面发展,追求的是社会公正,关切的是民众尊严,铸就的是发展动力。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公平保障机制、权力制衡机制、社会参 与机制,才能让改革为社会活血化瘀,打通官民心结,成就和谐中国。不失时机 ,拿出勇气,才有能力突破“纠错困境”、走出“转型陷阱”,以“最大的红利 ”,抓住“最大的机遇”,释放“最大的潜力”。 回首30多年改革,来路明确,去路 鲜明。还是那个结论,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 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 今后几十年的发展,取决于今天的选择;我们这一代人的作为,决定着中国的未 来。 2013年 伊始,国际舆论已经断定“熊不会回到窝里”,“世界会继续它失去航向的漂流 ”,悲观预言不绝于耳。然而,中国正在快速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春天,这种春天 曾经造就当代中国的新气象,这种春天也将赢得未来中国的新希望。 ▲ 责任编辑 :李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