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报网2月15日讯】(新华网 记者樊宇、唐志强、吴心韬)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海外观察人士认为,这只是中国式养老改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式养老要真正实现公平和可持续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直以来,城乡二元藩篱阻断了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海外媒体和专家普遍认为,在全国层面启动公共服务体制并轨,其意义不容低估。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一决定是朝着惠及广大农村人口迈出的一步。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亚洲部项目经理容恺桦说,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长期难题之一,“此次改革是突破性的,具有成为打破二元结构第一步的潜力。” 当然,实现城乡养老“并轨”,只是中国建立公平、多维度养老保障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实际上,在中国多轨养老制度中,公平问题并非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间,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等不同身份的群体养老待遇差异悬殊。 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研究所去年发布的《应对中国养老金体系》报告认为,在中国至少并存4种不同的养老金体系。从更长远角度看,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并不仅仅是城乡居民并轨,最终目标应该是为全体国民统一设计的不分户籍、职业身份,既平等又保障有力的养老保险制度。 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是养老制度改革另一块难啃的骨头,这包括人口老龄化、如何设置合理福利水平、资金来源、运营等方方面面的挑战。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著名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说,中国人口老化速度加快,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对中国养老提出严峻挑战。统计显示,2012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人口老龄化先于工业化、城镇化来临,中国将面临“银发浪潮”挑战。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王秦伟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建立统一养老保险制度,中国政府任务艰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区域间社保水平差别较大,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差异也较明显,而实现城乡养老制度的统一需要部分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此外,城市移民或农民工在实现跨区域社保账户转移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 其实,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压力并非中国独有。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各国政府和社保机构的养老支出压力日渐增大,公共养老金大多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并被迫寻求其他对策以帮助恢复系统的财务偿付能力。如德国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的法规。又如日本政府制定了延期支付养老金的法案,到2025年时,满65岁才能领取养老金。这些对于中国进一步改革养老制度都具有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最终形成更加公平的全体国民基本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石。而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建立起公平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仍需谋求更大突破。▲ (原标题:中国式养老改革难点前瞻:最终目标应全民统一) 责任编辑:王鹏娟 |